一代賢君唐太宗故事:文武將相各有所長、愛財之道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沈芳如【明心網】文武將相各有所長
一次宴會上,太宗對王琺說:“你善於鑒別人才,尤其善於評論。你不妨從房玄齡等人開始,都一一做些評論,評一下他們的優缺點,同時和他們互相比較一下,在哪些方面比他們優秀?”
王琺回答說:“孜孜不倦地辦公,一心為國操勞,凡所知道的事沒有不盡心盡力去做,在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齡。常常留心向皇上直言建議,認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堯舜很丟面子,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帶兵打仗做將軍,又可以進入朝廷搞管理擔任宰相,在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報告國家公務,詳細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轉達下屬官員的匯報,能堅持做到公平公正,在這方面我不如溫彥博。處理繁重的事務,解決難題,辦事井井有條,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於批評貪官汙吏,表揚清正廉署,疾惡如仇,好善喜樂,這方面比起其他幾位能人來說,我也有一日之長。”
唐太宗非常贊同他的話,大臣們也認為王琺完全道出了他們的心聲,都說這些評論是正確的。
從王琺的評論可以看出太宗文武將相各有所長;太宗也能適才所用,使其發揮所長,進而讓國家繁榮強盛!@
愛財之道
唐貞觀二年,太宗對左右大臣說:“貪官無不愛財,但實質並不懂得怎樣愛財。就拿五品以上京官和地方官來說,俸祿優厚,一年所得,數目很大。若受人賄賂,不過數萬,一旦敗露,官職、俸祿全被剝奪。這豈懂得愛財?”
太宗告訴群臣,官員愛財取之有道,若有非分之想、貪得無厭,就可能落得“一朝彰露,祿秩削奪”的下場。
為了加深左右大臣的印象,太宗說了兩個故事:
戰國秦惠王欲攻打蜀國,苦於不知到蜀國的路怎麼走。於是想出一條計策,命人刻五頭石牛,在石牛後面掛著黃金。蜀國人見了,以為牛能拉出黃金。蜀王貪財,派出五位大力士,將石牛拉到蜀國。這一來,便開辟一條由秦到蜀的通道,秦國軍隊隨後而至,蜀國隨即滅亡。
第二個故事說漢代大司農田延年,征用民間牛車3萬輛,用來租賃生利。每輛車租金原先為1000錢,靠欺詐手法增至2000錢,共得6000萬,並私自吞沒3000萬。他做此事時,其冤家正秘密搜集其違法亂紀的材料。於是,田延年貪汙之事很快被揭發。田延年自知罪孽深重,又怕受懲處,便羞愧說道:“我何面目入牢獄!”遂自刎而死。
講完兩個故事,太宗感慨頗深地嘆道:“像蜀王和田延年之人,歷史上數不勝數,朕以蜀王為借鏡,你們也當以田延年為前車之鑒啊!”
大臣們聽了,深長思之,非常信服唐太宗所說的道理。@
發稿:2005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