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銅臭”的由來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如真【明心網】東漢末年桓、靈二帝在位時,上至公、卿,下至郎、吏,都訂有明價。當時有個叫崔烈的人,特別透過上層的關系,以一半的價錢(5百萬錢)買到一個訂價千萬的“司徒”官職,消息傳開,議論紛至,崔烈的官譽也大受影響。
有一天,他問他的兒子崔鈞:“我現在位居三公之首,社會上有什麼看法?”崔鈞回答:“父親年輕時名聲很好,況且當過太守、九卿等要職,議論的人說你當上三公很合理;但現在你真的當上了,反而讓人覺得非議和失望。”崔烈急忙問為什麼?崔鈞則說:“大家都說你身上有股‘銅臭’味。”崔烈一聽大怒,拿起手杖就向兒子打去。而“銅臭”一詞即源於此。
今日大陸官場錢權交易遍地,不但“銅臭”味彌漫,“酒肉臭”味,亦到處泛濫。“銅臭”和“酒肉臭”這兩種比喻大概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吧!@
發稿:2005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