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聽一次曠野的聲音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默耕【明心網】在那種純樸的農村裏,大家在經濟上都不是很寬裕,但是只要家裏有一點點多余的東西,就會分送給鄰居一同分享,彼此間沒有心機,也沒有任何的歧視。
今年的夏天,臨危授命為一個宗教團體帶高中生參加暑期研習營。在這個研習營當中有一個節目是“成果發表”,是由每一個地區的高中生用任何型態來表現他們所研讀的一本書。我所負責的地區是選讀“曠野的聲音”這本書,在這次研習營之前,我曾經聽過這本書,它也曾被教育單位列為優良讀物,但是遲遲未將它買來閱讀。趁著這次的機會,在一個炎陽的午後,獨自一個人到書局去買了這本書,每當我工作疲累的時候,就將這本書翻開來閱讀。一個星期的時間,我將這本書詳細地拜讀過一次。我還記得每一次翻開那本書時的那種激動與感動,對於過慣了現代化生活的我們,那本書的確給我們非常大的沖擊,也讓我們慢慢調整自己的觀念:原來只有透過“原始”才能表現出人類最真的一面。
將時光回溯到十五年前,那時候我們住在鄉下的一個小農村裏,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喧嚷來往的汽機車。我喜歡那一種恬靜的感覺,雖然物質上並不豐富,但是內心總是感覺很充實。住在這裏的清一色都是農民,他們起得很早,大約清晨兩、三點就會聽到農婦們在張羅早餐的聲音,吃完早餐後,有的要趕去引水灌溉、有的要趕著將昨天采收的疏菜送到果菜批發市場,各司其所、忙中有序。農民們大約忙到早上十點多就回來休息,吃個午餐、睡個午覺,下午兩、三點又要到田裏去,不論是除草、施肥、噴灑農藥或是采收,樣樣都來,黃昏的時候,拖著農具以及采收的成果心滿意足地回家。
晚上六、七點的時候,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每一家子的成員正團聚著共進晚餐。農家的晚餐時間很早,大約到六點半之前所有人就都祭足了五臟廟;夏天的晚餐後,三、五戶的鄰居會搬個椅子到庭院乘涼,男人們一起談論著工作的辛苦;女人則議論著人情的瑣事;還有在一旁玩得正開心的小孩,這樣溫馨和諧的一幅畫面現在已不復見了;寒冬的季節,外面冷颼颼的,十五年前的冬天比現在冷很多,大人、小孩都窩在家裏看歌仔戲、連續劇或電視新聞,走過每一家的門前,都能聽到他們正在高談闊論電視上的劇情,“啊!伊真正可憐,怎麼都沒人要救他?”“這個婆婆真正有夠厲害,整天就只會對媳婦大吼大叫”、“古早人有夠悲慘,做錯事情就要被打落邊疆,還要在那兒被刑罰……”,這樣的聲音此起彼落,而且一家比一家還熱絡。
當時間慢慢過去,夜色漸漸低沈,不到九點時許,所有的聲音頓時寧靜了下來,一盞盞的燈慢慢熄滅,農家人過完了一天的生活,準備要進入甜美的夢鄉。那時還是戒嚴時代,晚上很少有人再外出,除非有緊急事故或婚喪喜慶,不然我們所見到的:家家戶戶的大門都深鎖著,馬路上空蕩蕩的,只有幾盞微亮的路燈照著地上,天空中還有一輪上弦明月相輝映。
我崇尚以前那種生活,那是一個以“樸實”為主軸的時代,每個人一大清早碰面的時候都會互相道早安,“早啊!這麼早就起來了啊!”“你也早啊!要忙著幫全家人準備早餐當然要早點起來?!蹦鞘且恢殖鱟哉嫘牡畝曰埃幌襝衷讜緋康奈屎蠐銼淶煤芐槲保恢形縭狽鄭誥酉嗯鐾芬謊崳剩骸鞍⒛慍員チ嗣唬俊幣瘓涔鼗車幕壩鍃釗爍芯鹺芪研模簧踔鐐砩鮮奔洌孛胖埃吹階罅謨疑嶧夠崳屎蛞瘓洌骸罷餉賜砹耍姑凰。浚 彼淙晃實煤苤苯櫻欽嫻牧釗爍芯躒擻肴酥涿揮腥魏蔚母艉搖?p>在那種純樸的農村裏,大家在經濟上都不是很寬裕,但是只要家裏有一點點多余的東西,就會分送給鄰居一同分享,彼此間沒有心機,也沒有任何的歧視。我記得十多年前的一個夜裏,有一個陌生男子闖進一戶人家,那戶人家連忙喊“抓賊!抓賊!”聽到這一喊,幾乎整個村子的壯丁都跑了出來,有人拿著木棍、有人拿著鋤頭、還有人連家裏的鏟子都拿了出來,準備要制服這個大膽的盜賊。雖然最後盜賊沒抓到,不過那守望相助、全村村民生死與共的精神的確令人感動。
十多年後的現在,手中拿著一本“曠野的聲音”,在書桌前想著還沒完全現代化與物質化的過去,沈醉於那樣的恬靜當中,渾然不知母親已經站在我眼前。她說:“看到你一個人癡癡地微笑,阿是在想什麼事?”“沒有啦!沒有啦!就想想一些往事而已啦!”那是一段最堪回首的過去,我想這輩子最大的心願是希望能夠再聽一次像過去那段曠野的聲音。
(大紀元)
發稿:2005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