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清官軼事錄:「苦行老僧」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楚天 整理

【明心網】陳瑉(公元1665年-1718年)字文煥,號眉川,廣東雷州南田村東湖人。他於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考取進士,歷任福建古田知縣、臺灣知縣,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四川提學道、臺灣廈門道、偏沅巡撫、福建巡撫等職,並曾兼攝閩浙總督。尤在臺灣任職最長,對臺灣的開發卓有貢獻。
  
陳瑉乃清代嶺南三大清官之一,與海南的海瑞、丘浚齊名。他為官清廉,勤於政事,向以清廉正直、愛民如子著稱,所到之處,都深得當地黎民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康熙皇帝對他也十分賞識和器重。據說,陳瑉初到臺灣任知縣時,經過明察暗訪,發現當時監獄裏拘押的全是無辜受冤的老百姓。時值年關,陳瑉令開監放犯,讓這些人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不料,陳瑉因此事反被誣為勾結奸民作亂而上報朝廷,康熙皇帝遂派欽差前來查案。那些被放的犯人聞知此事,深怕連累好官陳瑉,互相奔走相告並連夜返回監獄,聽候核查。結果,欽差點犯時,犯人不但不少,反而多出兩個。此事真相大白後,康熙皇帝以陳瑉為官清廉正直,德化於民,調他到刑部任主事,委以重用。臺灣百姓也十分感念陳瑉愛民如子之心,為他塑像於文昌閣,以作紀念。
  
陳瑉一生廉潔奉公,一塵不染。從知縣歷任至巡撫這數十年的居官生涯中,他從不追求個人享受,從不貪占國家一分一毫,平時生活也極其儉樸。他曾說:「官吏妄取一錢,即與百千萬金無異。」 他在外當官數十年,從不帶妻室,也從未回家探望一次,兒子想去探望他,竟因缺路費難以成行。他安於清貧,終生不變,受到百姓稱贊。康熙皇帝在召見他時,稱贊他為「苦行老僧」,「誠清廉中之卓絕者」,「真國家之祥瑞」。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十月,一代清官陳瑉逝世於福建巡撫任內。死前,他立下遺囑,將他在任內應得的俸銀14000余兩,全部上交國庫。陳瑉逝後,康熙皇帝感其生前功德,追授他為禮部尚書,並賜謚號「清端」,由福建歸葬雷州。雷州府的百姓在陳的家鄉也建有「陳清端公祠」供奉陳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