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說話生誤會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燕子【明心網】平時,我和婆婆關系處得很融洽。婆婆退休後為我們做飯、看孩子,我打心裏很感激,尤其我那三歲的寶寶,都是婆婆端著碗一口一口餵大的。
寶寶三歲了,也該上幼稚園了。我把寶寶送到幼稚園,寶寶很不習慣,每次送他去時,他都哭。幼稚園的老師問,你們的孩子在家是不是一直餵,他在這裏,到吃飯時不吃不喝,就等著餵。
我接回寶寶,吃晚飯時,我給他盛了一碗飯,隨意說了一句:「以後自己吃,不要讓別人餵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看出婆婆有點不悅,但當時,我沒感覺到為什麼。
後來,我聽到婆婆說:「媳婦就是不親,對她再好,也沒把我當作一家人。」
原因就是婆婆一直餵孩子吃飯,而我說過不要讓別人餵了,「別人」是誰?豈不是把婆婆當外人了。
我豁然開悟。婆婆一貫對我們挺好的,什麼也沒有計較過,只是我隨便說了一句話,傷了婆婆的心。
我真後悔,我想如要當時我說成「以後自己吃,不要讓奶奶餵了。」婆婆會很高興的,因為這樣肯定了婆婆餵孩子的功勞;也肯定了婆婆對寶寶的親匿和關愛,顯示出隔輩親,只是方法不對,沒有培養孩子的自立。
我細想開來,確實是我說話用詞不當,我即時向婆婆做了解釋,承認自己說話不當,因此取得了婆婆諒解,我們婆媳關系重歸如初。
從此,我明白一個道理,我們後輩晚生說話應該註意方式和用詞,不能隨便把話從嘴裏往外扔,因為往往一個和睦的家庭,就為了點小事引起誤會;尤其婆媳之間,不及時獲得諒解,矛盾就會越來越深,彼此之間的感情可能就難以維持了!
發稿:2004年7月12日
更新:2004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