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故鄉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徐魯【明心網】我曾多次引用過威廉·毛姆的一段話,來說明自己對於“心靈的故鄉”(或曰“精神家園”)的理解。這段話的意思大致是這樣的:有一些人,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像是過客,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濃蔭郁郁的小巷,同夥伴們遊戲其中的人煙稠密的街衢,對他們來說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宿站。這種人在自己的親友中落落寡歡,在他們唯一熟稔的環境裏也始終只身獨處。也許正是這種在本鄉本土的“陌生感”才迫使他們遠遊異域,去尋找一所永遠的居處。說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著多少世代以前祖先們的習性和癖好,它們使這些漫遊者重新回到了祖先們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之上。有時候當他們偶然到達了某個地方,他們會神秘地感到,這裏正是自己夢寐以求的棲身之所,是他們一直在苦苦尋找的精神的家園和心靈的故鄉,只有在這裏,他們的心才能夠安靜下來……這段話出自毛姆1919年創作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
是的,無論歲月怎麼遷流,無論時代怎樣改變,人類的情結,人類的根,人類的文化,等等,都將有一些最永久的、如同前世回憶似的東西長存下來。也無論你走哪裏,流落何方,你都會憑著心靈中最敏感的觸角而把自己的故鄉所特有的東西分辨出來:它的氣息,它的色澤,它的炎涼……沒有錯,鄉愁對於遊子,就像一切人類的基本感情一樣,是與生俱來的。
發稿:2004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