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雜談隨筆

我的父子關系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王正方

【明心網】我總是這麼希望,希望他是這麼想,也希望他就這麼忘了。然而,這是個永遠得不到證實的希望……

*初生芥蒂

那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和父親一同從北平來臺灣的幾位學生,都是20來歲的單身漢,聚在我們家的日式房子裏,大家席榻榻米而坐包餃子。父親當時50出頭,禿頂,體重超出規定許多,滾桶式的肚子搶眼。每餐非肉不飽,數十年來一直認為天下最好吃的食物就是餃子。大年三十晚上的這一頓,他一定要親自監廚。餃子非得豬肉白菜餡的,得他自己親手用一條新毛巾包上剁碎了的白菜,一回一回地擰出菜汁。碎菜碎肉攪和在一個大鍋裏,醬油和其他調味品一絲一攪不上5分鐘就得用筷子沾點餡兒嘗嘗,然後,大聲咂嘴,表示得意。他誓死反對在任何菜肴中放味精。20分鐘之後,又聽見他咂了一聲:“這味道才算進去了。”

新剝的大蒜堆滿了一海碗,一盤盤的熱餃子,很快就被壯漢和半大小子迅速地消滅掉。從沒有註意過,每年父親吃餃子的量,似乎並不比任何人遜色,他的口頭禪是:“每回吃餃子都吃個齊景(頸)公,呵呵呵。”

每當說畢,他總要在自己的脖子上用手橫著比劃一下。

那年月他的食量與音量都甚亮。照例,吃完餃子得喝餃子湯。父親頗不雅的大聲呷了口極燙的餃子湯:“啊好!原湯化原食嘛!可是吃完油條該喝什麼呢?呵呵呵。”

每個年三十晚上都這麼過的,吃完餃子就聽父親和他的學生們講北平的故事和一些老笑話,挺熱鬧。

上了初中之後,我漸漸地對自己的老爸有幾分不大佩服。首先是他的儀表,原本就不夠修長,不忌口之余體態日見臃腫。再加上他不很註重穿著,未免不時地弄出些笑話。

有一次陪他坐公共汽車,從他那件過於肥大的西裝裏,竟緩緩地掉出來一個鐵絲衣架來!大熱天吃飯,他總是在肩上搭一條灰不溜秋的濕毛巾,不時地擦額頭上或腋下的汗,還念念有詞:“真古之翰林(汗淋)公也。”

最怕的還是同他出門去攤店買東西,這一路的討價還價委實地沒完沒了。幾塊錢能爭得面紅耳赤,更有甚者使出渾身的解數,套交情,講義氣。一旦聽出對方說話的口音約莫是長江以北來的,他立刻能套上個老鄉,於是又敬煙、泡茶,重新討價還價。有這麼位相當小氣的爸爸,我的確很難引以為榮,可是他老帶我上街買東西,因為他偏心,專疼小兒子。

再年長了幾歲,西化漸深,對老先生的批評更多了。父親的英語頗有限,洋歌洋曲一概聽不下去。吃飯的音響效果很強,特別是喝湯的時候。人人都說他談吐風趣,久而久之我就聽膩了他的笑話。青少年時代的叛逆性,有時也不是禮教,權威甚至親情可以壓得住的。於是我的意見逐漸甚多起來,進一步演變成態度相當不遜。對著父親當面搶白有之,對他嗤之以鼻也屢見不鮮。記得也曾有各不相讓的場面,但是都沒什麼效果,最後是息事寧人,大家少說話免得慪氣。

*時過境遷

在父親患病的那天晚上,一家人吃晚餐,一向食量甚好的父親突然似有吃不下的樣子,盛了碗湯,很大聲地呷著,相當不雅,然後他端起湯碗,湯水順著他的嘴流到桌上。我於是近乎粗暴地說:“喝湯怎麼喝成這副樣子?連最基本的餐飲禮貌也沒有!”然後我發現父親在流淚,可當時不加思索,依舊很暴躁地說:“哭什麼嘛!這又有什麼好哭的?”那年月全家人早就聽慣見慣了我的粗暴不仁,誰也不搭腔,只求安安穩穩地吃頓飯。

父親放下湯碗,用那條發灰的毛巾擦嘴擦桌子,一句話也沒說,嘴向一邊歪著,一拐一瘸地上床睡覺去了。當晚父親被送入醫院。經檢查是嚴重的中風使他半身癱瘓,喪失了語言能力。是否有成人的理解力大家始終存疑,因為他再也沒有他當年的表達能力了。他的病情略有好轉時,我陪他在巷口散步,要他堅持運動,以保持正常行動。偶爾也陪他說說話,希望他能恢復一點語言的能力。但是通常講幾個單字之後,他就坐在藤椅上傻笑。

父親去世的前後,我正忙著自己認為是“開萬世太平”的偉大事業,一陣猶豫、耽擱、結果也沒回去奔喪。這許多世俗禮儀我本就不太註重,更沒有想在人前後博個什麼孝子的名聲。然而事隔經年,一想起那天晚上我在餐桌上的暴言惡語,心中總是耿耿不能釋然!或許父親當時根本就沒聽見我說什麼,中風之後或許他的記憶力早已喪失殆半,完全不記得這回事了。更也許心中呵呵一笑,說句什麼:“這小子今天又撞上邪了!來跟我這兒犯混!”我總是這麼希望,希望他是這麼想,也希望他就這麼忘了。然而,這是個永遠得不到證實的希望。

俱往矣!如今算一算我自己當父親的年數竟也十分資深了。20幾年前一舉得男相當得意,兒子生得漂亮、聰明、能說會道。帶到外面逛市場,每回都招引一大群美國老太太圍觀,贊嘆之聲不絕於耳。

兒子長得不像我(否則也漂亮不起來了)。但是舉止脾氣神似之極,一時在親友之間還頗有傳誦。但是好景不長,我的婚姻出了問題,協議離婚之後兒子歸其母親撫養。硬生生地父子分離,我幾乎不能自持,而兒子那年才6歲。然而那時候我還年輕,意氣風發,多少天下興亡的大事業等著我去做!大丈夫豈能被婦孺之私所羈絆!十幾年來,我就孜孜地忙著自己的大事業,每個月定期寄錢,差不多每周與兒子通一次電話,有時兒子來我這兒住一段時期。

*百感交集

我的脾氣多年來亦未能因吸取日月之精華而有所提升凈化。家中不時會演出相當暴烈駭人的鬧劇,叫囂聲聞戶外。鬧急了,更有我敲墻打地、傷筋損骨的慘劇。

第二個妻子是位急起來要一逞口舌之快的人物,於是戰況屢屢就有幾分壯烈。

事情緊急我們會打電話向兒子求救,不怕丟人,反正是自己的兒子嘛!不過這種父子易位的情況也十足令人發噱!老兩口爭先向兒子告狀,各訴衷情。這些日子似乎兒子與妻站在一條陣線上,常常聽兒子對我的訓詞曰:“我看得出來,她是唯一對你好的女人,我想這你心裏是知道的!”“沒事大家都少說一句。為了我少吵些可以嗎?出了事怎麼辦?我還指望你付學費哩!”“知足一點吧!你已經老啦!她不管你,將來你怎麼辦?還想找另一個?就憑你的破運氣,算了吧!”所有的言語全都是倒戈的意味。

而我們仍舊不時地要反唇相向。今天一大早又為了件雞毛蒜皮的事兒,雙方的吵聲都到了震耳的程度,氣氛惡劣。妻怒沖沖頂著大太陽出了門,何苦呢?郵箱裏有兒子寄來的一張卡片,今天又是父親節了。兒子寄來的卡片通常都挺幽默,開開老頭的心,寫上兩句歪詞。這次卡片上有一雙戴眼鏡的老狗,使我琢磨不透,翻過來卻見到他挺工整地寫了幾行字:“父親節快樂。請你們和睦相處吧!因為人活到最後,你所擁有的也只是那幾個關心你的人。”

嗨!一時竟百感交集,止不住老淚縱橫起來。

妻由外面回來,怒氣消了大半,低頭換鞋,額頭沁出幾顆汗珠。我說:“餵!我有沒有同你講過我爸爸過年包餃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