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捐獻:最受人尊敬的義舉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米歇爾·康林和傑西·亨普爾,戴維·波勒克,羅恩·格羅夫【明心網】秘密的慈善捐助人
這些腰纏萬貫的捐助者竭力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財富,而且不願意引起人們的關註。
他是美國最為隱秘的慈善家,沒有豪華的“灣流”私人商務飛機和專門的服裝設計師,也沒有社交活動和私人侍從。他喜歡在飛機上坐二等艙,從商店的貨架上購買衣服。這位不願意透露名字的大亨之所以這樣做,不是因為他想把錢攢下來留給子女,也不是因為他怕把錢花光了之後,需要像當年在康奈爾大學靠獎學金讀書時那樣提著籃子賣三明治。
他生活節儉,用塑料袋當公文包,到藥店去買放大鏡,戴著15美元的塑料手表。他之所以這樣節儉,是因為他渴望把多年來創造的財富幾乎全部捐獻出來。在將近15年的時間裏,這位默默無聞的企業家甚至不再是在為自己工作。他已把他與別人共同創建的公司的股票秘密轉移到他位於海邊的基金會中去。這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數額最大和最不尋常的慈善捐助行為。但這一切都有一項鐵的契約,即不讓任何人知道他的名字。
為了隱藏身份,他不遠萬裏跑到百慕大建立了一個自己的慈善基金會,並對其基金會的捐贈情況制定了非常合法的保密協定,而且還采取了十分嚴格的保密保證措施。捐助資金之後,他沒有舉行過盛大宴會,也沒有發表過任何表示謙虛的演講。
這似乎像查爾斯•狄更斯筆下的故事。但在10多年的時間裏,出生於新澤西州的經營機場禮品店的大亨查爾斯•菲尼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就連其生意上的長期合作夥伴也不知道他的捐贈之舉。直到1997年其免稅購物公司被出售時,他的慷慨大方才為人所知。當公司被出售時,他13年前轉移的股票已高達16億美元。由於現年72歲的菲尼是在近20年前捐獻其公司股票的,所以,他不符合進入我們排行榜的條件。假如參加排名,他憑借16億美元的捐助,可以在我們2003年最慷慨的慈善家排名中位居第四位。
查爾斯•菲尼可能屬於極端情況,然而像他這樣不願意受到公眾關註的慈善家的確大有人在。這些人與比爾•蓋茨和喬治•索羅斯等超級慈善家一樣參加慈善事業,但卻很少被人關註,因為他們寧願躲在幕後,也不願名垂青史。
在一種崇尚個人成名的文化中,樂善好施又不願出名,這樣高尚的品德在人們的眼裏是多麼大公無私的一種行為啊!這種行為令人覺得新奇,甚至近乎神奇。的確,在世界各國,匿名捐獻是自古已有並受人尊敬的義舉。基督教徒、猶太教徒和穆斯林都把匿名捐助視為奉獻的最高形式,因為捐助者得不到完善自我的好處,也得不到政治或社會方面的好處,而接受捐助的人則不會有感恩戴德的感覺。喬治敦大學的慈善學教授詹姆斯•史密斯說:“匿名捐獻可以消除上述關系中存在的力量失衡問題。”與此同時,慈善機構也沒有負擔,不必舉行答謝活動或為捐助者樹碑立傳。
2003年,《商業周刊》通過調查發現了幾位這樣的大慈善家。圖爾薩的石油和金融大亨喬治•凱澤就是其中之一。這位二戰中難民的兒子在我們的排行榜中名列第22位,他捐獻了2.87億美元,用於扶貧項目。但他拒絕接受一切公共榮譽,包括不願進入俄克拉何馬與圖爾薩名人紀念館。名列第48位的莫裏斯•“契科”•薩巴赫也是其中之一。他承諾從他的再保險業務賺取的財富中捐獻1億美元,用於資助美國第一所非正統猶太人寄宿學校,即位於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博羅的美籍希伯來人學院。他的慈善行為一直很保密,直到“9.11”事件他的財富遭到危險,才使他的捐獻行為被人所知。恐怖襲擊對他的FortressRe公司造成嚴重打擊。從那時起,他在由一家日本保險公司在北卡羅來納州提起的訴訟中成為被告。該公司指控薩巴赫及其合夥人騙走了數百萬美元,但薩巴赫對此予以否認。
生活簡樸
在我們排行榜中許多秘密捐助者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不想出名、也不願過奢華的生活。他們當中有些人的生活與周圍那些生活腐化的風氣迥然不同。薩巴赫住在一棟簡陋的平房裏。凱澤是在能源、金融和房地產領域發家的。在接受《圖爾薩人民雜志》采訪時,很少接受采訪的他說,他“反對物質享受”,“對追求名利感到反感和愧疚”。多年來,他都是坐著公司的車在小鎮裏奔波。1999年,當他終於購買了第一輛新車時,他咬了咬牙才買了一輛不帶飾邊的兩門“寶馬”。菲尼總是大聲對人說,他只需要一雙鞋就夠了。在紐約的時候,他喜歡到安妮•穆爾的小飯館去吃10.95美元的雞肉煎餅。他用柔聲柔氣而又斷斷續續的新澤西話說:“住3.2萬平方英尺的房子,坐六門‘卡迪拉克’車,我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出租車裏的座位也同樣是座位,如果步行也許會更好,還能延年益壽。”
此外,我們對有些人的捐助還沒有掌握其全部情況。弗雷德•艾查納是傳媒公司Newsweb公司的創始人,他在芝加哥慈善界仍然是個深居簡出的人。但幾年來,他卻大膽地承諾捐獻7300萬美元,用於資助芝加哥地區的各項事業,如艾滋病防治、藝術機構、西北大學的梅迪爾無辜者援助項目等,該項目旨在幫助被錯判死刑的犯人獲得釋放。他還是為民主黨貢獻最多的人之一。另一位是Univision通信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傑羅爾德•佩倫契奧,他是洛杉磯最慷慨的隱身捐助者之一,其捐助主要用於慈善事業和政治活動。他向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提供了大筆捐助,但他不願進入捐助者名單。據《洛杉磯雜志》說,他要求他的許多有名有勢的朋友在記者問起他的時候保持緘默。
如果說有什麼問題,那就是對捐獻保密比捐獻本身更難。有時,由於捐助數額巨大,不可能隱姓埋名。畢竟,數以百萬計的美元資金流動很難不引起人們的註意。蓋茨基金會的創始人之一老比爾•蓋茨說:“那可不是我兒子選擇的做法。”
匿名捐助可能有助於捐助者融入他們的社區,並使他們不必回答別人的追問。但喬治敦大學的史密斯說,這樣做也有一系列的問題。秘密捐助可能使捐助者與被捐助者無法建立密切的關系。匿名捐助者無法起到率先垂範的作用,用自己的義舉去感召其他人。基金會也沒有機會利用捐助來吸引其他捐助者。
匿名捐助帶來的所有問題最終都影響到了查爾斯•菲尼。1984年,他將他在小型私人機場連鎖店中擁有的一些股票轉到其基金會,這筆捐助占其整個股票的39%。當時,幾乎沒有人註意到此舉,因為這些股票都還沒定價,而且其公司規模也不大。直到13年後其免稅購物公司被出售時,菲尼才引起人們的註意。他本來可以成為美國最新的億萬富翁,但其16億美元的股票當時屬於大西洋慈善基金會。菲尼很久以前就給5個孩子每人留了一小筆財產,他現在只有150萬美元。與此同時,由於他對大西洋基金會管理有方,該基金會的資產已猛增至37億美元,這麼多的資產不可能不被人發現。
1997年菲尼曾接受過一次采訪,然後就保持緘默並銷聲匿跡了。直到最近他才又進入我們的視線。我們根據其基金會發表的很少有人註意到的一則聲明發現了他。慈善機構每年分配的資金通常占捐助的5%,立法者要求它們超過這一比例。面對這種壓力,其他慈善機構都反對。而大西洋基金會則發表了一份令人震驚的聲明:它計劃在今後12至15年內把錢花光,每年捐獻3.5億美元,用於資助弱勢兒童、老年人、衛生及人權等4項事業。
菲尼知道,這則聲明最終會吸引傳媒的註意。此外,由於需要隱瞞他的姓名,這給接受捐贈的人帶來了許多難處。經過幾個月的要求,菲尼才終於同意接受采訪,向《商業周刊》證實了他的捐助和慈善行為。他的非凡事跡以及我們排行榜上其他慈善家的事跡表明,無論是默默無聞還是大張旗鼓地捐助,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在美國依然根深蒂固。
發稿:2004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