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雜談隨筆

道深與言淺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呂坤 原著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明心網】“惟得道之深者,然後能淺言。凡深言者,得道之淺者也。”――《呻吟語》(明)呂坤

[述論]只有得到大道最深奧的人,然後才能夠說出最淺顯的話語。凡是說話深奧艱澀的人,是得到大道最淺顯的。

道是軌道、道路,是人生的軌道、宇宙的軌道、萬物的軌道。人在走路的時候,一定要走到正路上去,千萬不能走邪道,否則就會迷失了路途。同樣,人在走生活中的路時,也一定不能含糊。稍有不慎,就會走錯了路而難以到達目的地,人生也就白活了一回。所以,為了不走彎路或者邪路,人們都在探尋著人生的正路和大道,以便能夠迅速地到達目的地。

人在世俗中的生活也很重要,但對世俗的追求卻不是道。因為它只能給人類的正常生活和幸福存在帶來煩惱和痛苦,所以不是正道。真正的大道,就在於世俗之外,是萬物宇宙運行的正道,所以必須通過修行才能得到。佛教、儒家、道家等,都在自己的修行中領悟了真正的人生大道和自然規律,並且能夠在實踐中身體力行,從而得到正果。

道的層次不同,所以人們的領悟也有深淺的差異。得到了深層次的道,也就與宇宙萬物融為了一體,一切都會自自然然地,沒有任何矯揉造做。他的心靈進入了廣袤的宇宙空間,沒有障礙,沒有差別,所以代表心靈之聲的語言也一定會自然而然,不加雕飾。

這種經驗是大家都會有的。當你對生活的認識還比較膚淺的時候,總想把自己的文章寫得華麗或者艱深一些,所以讓人一看就會發現斧鑿痕跡,很難圓潤。可等你自己對生活的認識成熟了以後,什麼也都明白了,說起話來似乎就平淡得多了,寫出來的文章也會平易淺顯得多。因為我們使用語言的目的,是為了傳達自己的心靈之聲,如果我們說出來的話非常艱深難懂,那麼就無法起到真正地傳達心聲的作用。

所以,真正的好文章是非常樸素自然的,叫做出於絢爛,復歸平易,就是“看似尋常真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語言與文學創作的規律,往往是先由淺顯,再到艱深,最後得到平易而爐火純青。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是第一境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是第二境界;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這是第三境界。得道淺者就是要文飾自己,目的在於炫耀,以顯得水平高深;真正得道深的,目的在於傳道而讓人理解,所以會文字語言淺顯。

由此可見,凡是文字艱深的人,一定是那些得道淺顯而心有所圖的人;而文字語言恰到好處而平易近人的,就一定是得到了大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