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米線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喬 葉【明心網】對於一對來自於農村的大學生而言,如果家庭生活的水平很一般,那麼愛情生活的消費自然而然就會顯得有些拮據。所以他和她每天散步時最大的享受,就是去校園東門口的那個賣米線的小店裏吃兩碗米線。
米線的味道很好。雞湯清香濃郁,米線柔韌悠長。每當他們在小木桌前坐下,老板娘就會笑意盈盈地迎上來,問道:“要大碗還是小碗?”
“小碗。”她往往會馬上說,“大碗吃不了。”
這時候,他就會用歉意的目光看看她。一塊半一小碗,兩塊錢一大碗,雖然一碗只差五角錢,但是他還是請不起她吃大碗。——如果請她吃大碗,他也得吃大碗,不然她絕對不會自己吃,這樣就會多花一塊錢。雖然只有一塊錢,可是這一塊錢平均到他每天的生活費裏,卻也實在讓他不容忽視。
她明白這些。所以她每次都會先主動地去要小碗。然而她越是主動,他就會越不安。愛情的色彩似乎也因此黯淡了許多,甜蜜似乎也打了個折扣。
“委屈你了。”他常常嘆道,“怪不得有人會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呢。”
“呸!誰和你是夫妻!”她紅著臉啐他。稍停,卻又笑道,“其實我覺得這樣很好。當然,如果將來能毫無顧忌地吃上大碗的米線,那就更好了。”
“這算什麼好?”他心疼地看著她,鄭重地許諾,“將來,我一定讓你過上好生活。”
“什麼是好生活?”她問。
他不知道該怎麼回答。良久,他茫然而堅定地說:“到了將來,你自然會知道。”
然而,好生活仿佛總是那麼遙遠。畢業、工作、結婚、生子……他所期盼的好生活卻還是沒有絲毫地顯現。雖然已經成為他妻子的她一直很體貼他寬慰他,他卻始終不能釋懷,甚至越來越不甘心。
深思熟慮之後,他決定孤註一擲,去外面闖蕩。
“需要多長時間?”她問。
“不知道。”
“我勸你還是不要去。”她像往常一樣帶著困惑和滿足分析著說,“我們的薪水雖然不多,但是足夠生活;我們的職位雖然不高,但是還算穩固;我們的孩子雖然不是神童,但是也很聰明健康;我們的房子雖然不夠寬敞,但是十分安寧舒適。總之,我覺得目前的一切都很好。”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他吐出了《史記》裏那句人人皆知的典故。
“鴻鵠也不見得理解燕雀心中的幸福。”她的淚水流下來,“如果註定要這樣,我們就只好分手。”
他猶疑了很久,覺得還是不能改變自己的初衷。分手就分手吧,等到他衣錦還鄉的時候,她就會明白他的苦心了。他想。
他們以快得驚人的速度離了婚。
六載的光陰很快過去了。這期間,他吃了許多不能想像的苦,受了許多無法言說的罪,經歷了許多明明暗暗的波折,也抓住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機遇。終於,他創下了一份豐厚的家業。
一個陽光很好的下午,他長噓了一口氣,決定回去看看。兩個小時的飛機轉眼就到了,仿佛做夢一樣,他又站到了她的面前。此時的她,正牽著兒子的小手,從從容容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晚上一起吃飯,好嗎?”他輕輕說。
她點點頭。
“你想吃什麼?”他忍著淚問兒子。兒子已經不認識他了。
“米線。”兒子說。
他怔了怔,打了一部車,領著他們直奔全市最豪華的五星級酒店,點了最高檔的雲南過橋米線。
開始進餐了。先是一桌子的海鮮大菜,接著是每人15個調料盤碟,然後是成分復雜的雞湯,最後才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米線。六個服務員馬不停蹄地為他們表演著讓他們眼花繚亂的程序:怎樣拌調料,怎樣兌雞湯,怎樣放紫菜……等到三碗米線做好之後,三個人都早已沒了胃口。
“好吃嗎?”從酒店裏走出來,他問兒子。
兒子搖搖頭。沈默了一會兒,才困惑而小心地說,“那些菜和那些盤碟跟米線有什麼關系?他們弄得那麼羅嗦,為什麼還沒有媽媽常帶我去的那家小店做得好吃?”
他看了她一眼,久久無語。夜幕深垂時,三個人又來到了那家小吃店。
“你可有日子沒來了。”老板娘居然認出了他,熟稔地笑道,“要大碗還是小碗?”
“大碗。”三個人異口同聲地說。然後他們又不約而同地笑起來。短暫的笑聲之後,又是漫長的沈默。沈默中,他感到自己的心像被米線一根根穿過一般疼痛。
三大碗米線端了上來。依舊是那麼清香濃郁,柔韌悠長。在騰騰的熱氣中,聽著妻兒簡單的話語,他的眼淚再也遏止不住,狂湧而出。——他突然意識到,雖然他已經衣錦還鄉,但是在他最在意的那個人眼裏,他的錦衣正如安徒生童話裏傻國王的新衣一樣,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錦衣無色,他也無鄉可還。無鄉可還的他,就只是一具一無所有的裸體。
他也終於明白:如果從科技的角度上講,只有求新求高才會讓社會進步的話,那麼從精神的角度上看,就只有求真求實才會使靈魂幸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不是鴻鵠,她也不是燕雀。正如那一桌子海鮮大菜15個盤盤碟碟和米線是否好吃沒有什麼本質的關系一樣,他所向往的好生活和金錢別墅寶馬香車也沒有什麼必然的因果。最重要的只是愛情。而真正的愛情是不講究熱鬧不講究排場不講究繁華更不講究噱頭的。這些只是與之毫無關聯卻極易蒙昧靈智的異物。
真正的愛情如米線一樣,只註重——味道。
“你需要的是食物,而你想要的卻是巧克力聖代。拂去外表的塵埃,你便看到了生活的真諦。”在這個簡陋的小店裏,他默誦著《相約星期二》中的主人公美國老人莫裏·施瓦茨去世前所說的這兩句話,一遍又一遍。
發稿:2004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