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楓峽:兩套話語與官員人格分裂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青楓峽〖按〗何止是官員,在一言堂是的宣傳灌輸下生活的老百姓又何嘗不是如此?這種扭曲人格的洗腦難道不是這個政權賴以穩定的最大憑仗?
【新生1月26日訊】每一位進入黨政機關的公務員都有可能逐步升官。
基於我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和政治環境,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官員們都必須熟悉一套具有一定規範和時尚性的強勢政治話語:“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一邊倒”、“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三反五反”、“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好”、“反冒進”、“百花齊放,推陳出新”、“引蛇出洞”、“反右”、“摘帽右派”、“三年自然災害”、“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大而全、小而全”、“全民皆兵”、“反修防修”、“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向雷鋒同志學習”、“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批判學術領域裏的資產階級思想”、“四清”、“社教”、“四類份子”、“五類份子”、“批判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破四舊立四新”、“紅五類、黑五類”、“二十一種人”、“文攻武衛”、“全面內戰”、“要文鬥不要武鬥”、“三忠於四無限”、“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革命委員會好”、“工人階級領導一切”、“上、管、改”、“五七幹校”、“要準備打戰”、“吐故納新”、“三要三不要”、“全面限制資產階級法權”、“八億人,不鬥行嗎?”、“抓綱治國”、“改革開放”、“白貓黑貓論”、“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所有黨政幹部都必須熟悉和演講這些話語,每一位幹部在日常工作中,不論是面對同事、向上級匯報、向群眾做工作,都要圍繞著這中間的某一個主題話語宣講和展開。
語言是思維的基礎。這些政治話語,同時也塑造了幹部門的人格,不管他們相信、不相信或是懷疑。長年累月的重復,這些話語在他們的思維中起到了維持其特性思維的連貫性。
但是,所有黨政幹部都是凡人,都離不開家庭、親情和飲食男女,在親人面前,在好友面前,在情人面前,會有另外一套充滿人情味的,表現各自本來面目的生活話語,這些生活話語真正溝通了親情,表達了關愛和怨恨,用來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政治話語或是外來的,或是過於抽象的,或是過於宏觀的,與日常生活、與親情友愛相關性小。因此,在幹部們的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使用這些政治話語難以思考和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具體問題,難以派上用場,要用,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試想:一位當幹部的兒子,將老父老母從鄉下接來居住,向老人們宣講“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或“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豈不十分滑稽?
這些政治話語的麻煩在於,它們前後不連貫,有一些直接對立,新的不斷否定老的,如文革前後的二十年中,政治話語幾經變化和革命,有的一夜之間就轉了180度。因此,只要當過多年的幹部,不能不多次用新的話語否定自己以前大量宣講過的舊的話語,造成其核心思維的矛盾,也造成幹部們在政治環境中信用缺失。幹部們的選擇是:或者老老實實的跟進這些不斷自我否定的話語而不問其是非,或者反對這些話語被整治,或者陷入思維迷惑之中。
一般基層小幹部主要“活”在生活話語中,政治話語只起應付工作的作用;幹部們隨著級別的升高,政治話語的比例就越大,作用越大,生活話語則越少。因此,一般縣處級以上的幹部都嫻熟的掌握了兩套不同的話語,即政治話語和生活話語。問題是這兩套話語並非互不相幹,對同一件事,用政治話語表達是一種面貌和場景,用生活話語表達又是另一種面豧和場景,故而,幹部們對幾乎每一件事都可能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表達方式,就看對什麼人和在什麼場合。
這種政治生態培養出大批的掌握兩種話語的管理者,他們在深層思維表現出來的是分裂的人格,加上幾十年來社會倫理體系的病化和接近崩潰,幹部們多具有機會主義特征:他是溫情的,同時也是冷酷的;他是誠實的,同時也是善於狡辯的;他是真誠的,同時也是多變的;他是簡樸的,同時也是貪婪的;他是堅定自負的,同時對自己的政治環境又缺乏基本的自信;他說真話,同時也說假話,極端者,對自己說真話還是說假話已經分不清了,如胡長青一類。中國七百多萬公務員隊伍和農村鄉鎮兩級政權兩千多萬準公務員隊伍都在用兩套話語“活”著,隨著級別的提升,成為人格分裂的高級管理人員。
造成這種人格分裂的幹部集群的主要原因,在於過去五十年的政治鬥爭太多,政治話語的語勢太強,人人都必須跟進,同時又變化太多,而且不斷用新的消滅和否定舊的,人人都必須跟著變化和自我否定。其歷史起因則是1956年以後毛澤東本人在重大政治事件上的一些錯誤表現開始的。如1957年的反右鬥爭,“引蛇出洞”和“陽謀”的方式,使人們對黨的“百花齊放”的政治話語有了另一面的認識和提防;1959年“廬山會議”上的強詞奪理和霸道作風,使幹部層體會到“順著來”比堅持真理更重要、講假話比反映真實情況更“保險”,對黨風影響極壞;1966年發動的“文化大革命”則為了奪權,不惜全面否定由自己領導建立起的一整套政治話語。
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當然離不開政治話語,關鍵是優秀的政治話語應該建立在民主、科學和系統的連續一致性的基礎之上,建立在提升社會道德和政治文明的基礎之上,而不是相反。
一些政治話語是可以長盛不衰的,如:“民治、民有、民享”,“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長期執行這類話語,則不會出現人格分裂的管理層。美國政體基於“民治、民有、民享”的政治話語,已經執行了200多年,孕育出了一整套完備的政治規則和優秀精英輩出的政治管理層。
多變的政治話語表達著一個政局多變的政黨或國家。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長盛不衰只可能建立在長盛不衰的政治話語之上。
發稿:2004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