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人生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
【明心網】原以為孩子是沒有理智的,尤其一個二歲多的孩子在糾纏母親的時候。她沒有道理可講,就是不讓媽媽走。這個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忍痛割愛,果斷地離開她。然而最近的一次經歷卻讓我改變了這個印象。
去年的聖誕放長假,一直到了新一年的第五天。難得與女兒長相守,這回總想把平時損失的母愛彌補一下。很快,她的最佳懷抱由爸爸轉到了媽媽。說話聲音裏也多了許多嬌氣,不管做什麼都是一口咬定:“我要媽媽來幫我。”
睡覺前是最幸福的時刻,我陪在她身邊,一切聽從她的使喚。
“媽媽,拍拍我。”她命令道,我去輕輕拍她。
“媽媽,我後背癢。”我又去撓她的背。
“媽媽,我餓了。”
“想吃什麼?”
“大米飯。”
我去廚房熱了飯菜,剛坐到餐桌上,她說:“我要尿尿。”這回倒是真的,然後再來吃飯。她看了看飯:“我不想吃了,我想睡覺。”
再回到床上。
“媽媽,我想吃奶。”她終於迷迷糊糊地說。
一瓶奶吃完,才無力地扔下奶瓶。
類似的遊戲似乎能給她帶來滿足,同時,對媽媽的依戀也與日聚增。
假期過得飛快,轉眼到了今年的第一個星期一。在星期天,我就想給她點思想準備。
“梅梅,明天媽媽上班,你在家和奶奶好好地玩好嗎?”
不料這句話惹得女兒情緒發生驟變,她的小臉由晴轉陰,繼而下起了雷陣雨。
“我不要媽媽上班,我不要媽媽上班,讓爸爸去上班去……”邊哭邊數落個不停。
心想,這下完了,今天就這樣,明天還不定鬧成什麼樣呢。先穩住今天再說。
“好了,好了,今天媽媽不上班,我們先睡覺好不好。”
陣雨停下來,還有點小聲抽泣。睡的時候小手緊緊抓住媽媽,生怕媽媽跑掉。
周一的早上顯然與假期不同,洗漱,早飯,穿衣。女兒開始警覺起來,她突然撲過來,要媽媽抱。
“梅梅是好孩子嗎?”我問道,這個問題是為了等她回答“是”之後,加上一句:“好孩子是讓媽媽上班的。”
不料她斬釘截鐵地回答是:“不是。”
“梅梅,你在家很乖是嗎?“我再次試探。
“你別跟我說這個!”她的回答更堅定,頭也不擡,好象她明白媽媽的這些小把戲似的。
想了想,還是應該用老美的鼓勵方式。
“梅梅是個懂事的孩子,原來媽媽上班的時候,她都是高高興興地說:‘媽媽,再見,你走吧。’回來的時候,梅梅向媽媽說:Hi。總是高高興興地不愛哭。我就喜歡女兒那個樣子,真是個乖孩子……”這時,我感到她在我懷裏開始放松了,然後忍著痛苦,脫開媽媽的懷抱說:“媽媽,你走吧。”轉身離開。
這一刻令我驚訝,我第一次發現女兒不但懂道理而且有理智,原來人在這麼小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理智地控制自己了。
我準備著上班要帶的東西,她在一邊看著,眼睛紅紅的,開始還強忍著不哭,只是抽泣,在我出門的時候,終於忍不住暴發了出來。但不追來讓我抱。我想,女兒在心裏明白是應該讓媽媽上班的,只是她太小,不會強壓住自己的感情。如果這個時候,心一軟再去抱她,反而更讓她難過。
下班回來的時候,見她正歡蹦亂跳地玩。母親說,“你們前腳出去,她後腳就止住了哭聲。快著呢。”
這一次經歷,讓我聯想到了許多人生相似的選擇。人們對於在理智上認為該舍棄的東西卻在感情上難以放下。包括有形的物質和無形的情感。比如,明知道抽煙對身體不好卻難以戒掉,明知道過度飲酒會傷肝臟,還是照喝不誤。明知道過去的事情不會重來,卻還是為過去的錯誤追悔莫及;明知道無謂的思念只能加深痛苦,卻還是陷在其中難以自拔;明知道金錢名利乃身外之物,平靜淡泊才是幸福之本,卻仍為蠅頭小利患得患失,坐臥不安……
為什麼不能主宰自己?說到底還是缺乏理智。孩子畢竟是孩子,要借助大人來幫她理智起來,但大人只有靠自己,清醒地讓理智來掌握人生,真正舍棄後的感覺,就象女兒離開媽媽的感覺一樣,短暫的痛苦換來一生的快樂。
理智起來,果斷地舍去那些不該有的累贅,讓自己的生命象一葉輕舟,在人生的大海中自由自在地遨遊……@
發稿:2004年1月10日
更新:2004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