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為什麼怒吼?――香港50萬人向23條說不(節選)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7月24日訊】據世界日報記者曾慧燕評論報道-造成超過50萬香港市民走上街頭的香港基本法23條,引起最大爭議的內容如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和團體建立聯系。
23條立法文件4-14節中並規定:當有關意見、報導或評論煽動他人以發動戰爭、使用武力、或其他嚴重非法手段以達至危害國家的目的,或煽動嚴重危害國家或香港特區穩定的暴力或公眾騷亂時,就構成煽動叛亂罪行。而觸犯叛國和分裂國家罪行,其最高刑罰是終身監禁。
23條部分內容「刀光血影」
政治分析家指出,這一條最致命之處,在於它不僅處罰言論的「內容」,且處罰言論的「效果」。例如,如果媒體批判港府對言論自由的控制,直接或間接引發民眾走上街頭爭取言論自由;或媒體報導臺灣獨立的觀點,結果臺獨者進行示威。這些言論就有可能構成「煽動嚴重危害國家或香港特區穩定的公眾騷亂」。
因此,此條文被香港有識之士批評為「連坐法」,因為如果媒體要為傳播內容的「效果」負責,那麼,香港媒體除了報導風花雪月和八卦新聞外,不可能再保有言論自由。
另外一條與煽動罪有關的「管有煽動刊物」,更令人擔心「港府的黑手將伸進每個人民的抽屜裏」。舉例來說,如果新聞工作者訪問過研究臺獨的學者,取得有關臺獨的言論和影音資料,算不算「管有煽動刊物」?如果罪名成立,其刑罰高達初犯者判刑一年、罰款五萬元。如果這個訪問刊出後,引發臺獨大遊行,或某種形式暴動,采訪記者可能被判「終身監禁」。尤有甚者,即使這名記者移民國外,仍因該立法有「域外效力」而難逃魔爪。
由以上列舉的23條的部份條文,已可見「刀光血影」,所以不僅引起香港大部分人反對,全球各地華人也群起攻之。
包括加州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全球反對 23 條立法聯盟、美國香港華人聯合會等在內的46個北美華人社團指出,23條立法是北京當局以「國家安全」之名來箝制香港自由、人權的手段,如條文規定在大陸的任何以國家安全為由被取締的團體,其分支組織在香港隨時被取締,港府無須任何獨立調查,警方不需有法庭手令,可隨時入民宅搜索、拘捕,也無須證據,警方的懷疑就構成證據。港府認為是煽動性的任何形式的言論,均可入罪。發表此種言論的人有罪,知情不報者也有罪。在香港的人,不論任何國籍(包括過境或來訪的商人、旅客等),都受 23條立法的限制。違法者輕則入獄七年,重者終生監禁。
上述46個團體認為,23條把國家安全無限上綱,所有批評或反對北京或港府的行為、政策的言論及活動,均可被解釋為違反國家安全,乃至被判刑。以遊行示威來表達香港的民意,也可被解釋為煽動叛亂而被判刑入獄。報刊發表批判大陸當局、暴露大陸內幕及違法亂紀的信息,均可被視為竊取國家機密而入罪。因此,23條若通過,香港與大陸無異。
七一大遊行民意不可違
香港七一大遊行匯成巨大的民主洪流,逾50萬港人發出「民意不可違」的怒吼,迫使特區政府作出讓步。(美聯社)
北京欽點的特首董建華在港人心目中威信掃地,成為這次政治風暴中最大的輸家。(美聯社)
2003年7月1日是香港民主運動的裏程碑。逾50 萬香港人七一大遊行,震驚全世界。他們對中國大陸當局和香港特區政府發出象徵「民意不可違」的怒吼,對香港基本法23條大聲說「不」!對全球華人來說,這一天是個特別的日子。香港人透過和平理性的示威,毋須流血就能成功抗拒北京巨掌。這場「光榮革命」,將永載史冊。
輿論普遍認為,七一大遊行是「巨變序幕」,香港人六年來的不滿,人心的渙散,在「23條」的夾擊下,失望和憤怒找到匯聚點,一旦宣泄出來,變成滾滾怒潮。難怪有專欄作家評論:「如果香港有明日,這是巨變的序幕。」
7月1日本來對北京當局獨具意義,這一天,不但是中國共產黨的生日,也是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的日子,但六年後的這一天,卻看不到六年前回歸喜慶的歡樂場面,透過電視畫面,人們看到的是綿延數公裏、發出怒吼的遊行民眾。六分之一的香港市民走上了街頭,逾50萬港人踏出腳步,向全世界作出莊嚴宣示。
這是回歸六年來港人最團結的一天,也是僅次於 1989年聲援北京天安門民主運動最大規模的示威行動,參加者批評政府施政、高呼董建華下臺、表達對 23條立法的不滿等。六小時的遊行過程秩序井然,人群最後和平散去,多少人的內心卻因為這次運動而灼熱起來。
回歸六年香港已死?
現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的大陸知名政治學者吳國光,從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層面,分析了這次能動員逾 50 萬港人大遊行的原因。他形容,回歸六年,「香港已經死了!」而即將實行的 23 條立法,「不過是為這場靜悄悄的死亡發布一個喧鬧的訃告。」
為什麼說香港已經死亡?吳國光列舉過去六年香港最大的變化,是經濟衰退,民生雕蔽。失業人口已經從過去的大約1%,激增到目前的8%多,而且至少短期內還會持續上升;中產階級的資產在大大縮水之後,現在很有一部分人屬於所謂負資產階層;店鋪不斷倒臺,公司紛紛關門;私營機構、政府與大學都已經實行了連續減薪,今後幾年內還會不斷實行。
他指出,六年來,香港的生活質素持續下降,表現到民眾生活的各個方面:環境惡化,空氣汙染戲劇性地大大增加,近海紅潮多次出現;衛生條件惡化,一些多年不見的傳染病陸續重現,連續發生禽流感,而最為嚴重的危機,當然首推 SARS 蔓延;與此同時,過去民眾免費享受一般公立醫院服務的社會福利反而取消,其它社會福利也大大縮減;教育體系千瘡百孔,正在擴展之中的國際學校可以在一夜之間忽然破產,不僅學生預先繳納的半年學費如雪入水,千百個兒童馬上面臨失學狀態;大學預算一減再減,原有的大學體系已經難以為繼,其中一些正面臨下馬的壓力;治安環境也在惡化,當街槍殺的惡性案件時有所聞。
另一方面,政府赤字卻在急劇上升,已經成為香港經濟社會的一大包袱。而這是在1997年6月30日政府預算大量盈余的背景下發生的,在那之前 ' 據說香港政府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財政赤字的政府;回歸前公認為典範的香港公務員體系,六年來不僅士氣嚴重低落,而且表現令人失望,危機管理過程中漏洞百出,內部紀律也日見松弛,過往引以自豪的效率與廉潔都受到嚴重挑戰,香港居然成了「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例子;特首在第二任期引進的所謂「高官問責制」,呼朋引類,有問無責,備受市民詬病。
吳國光指出,在政治方面,法治與自由兩大基石正在受到嚴重侵蝕:胡仙事件、張子強案、釋法風波等一系列事件,一方面打擊了民眾對於香港法治的信心,一方面則在改變香港過往的普通法傳統;媒體中的中資成份暗暗但卻急速地增長,所謂「親中」也就是依靠與北京建立金權關系而擴張自己財富的資本家,據稱已經大部分控制了香港媒體;尚未受到資金控制的自由媒體,則不斷遇到來自港區政協委員們的責難與謾罵;出版等其它相關行業,情況也大抵如此;而 23 條一旦立法,按照推動立法的關鍵人物之一、現任最高法律首長律政司長所言,這就在香港人頭上架上了「一把刀」。
經濟因素、歷史原因,甚至現任特首的顢頇無能,都不能從根本上解釋香港回歸中國主權六年來的迅速死亡。作為一個政治學者,吳國光把目光放到政治制度層面,一針見血指出,「香港的死亡,根本在於一國兩制的失敗」。
他指出,六年前人們慶幸「一國兩制」這一制度框架,解決了香港主權回歸中國的歷史難題,保存了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可是,六年來的實踐,卻越來越清楚表明:一國兩制作為原則是錯誤的,作為制度是空想的,作為實踐則是自我欺騙的。它經不起實踐的檢驗,把香港帶入了死亡。」
(原載:世界周刊,世界日報記者曾慧燕)
發稿:2003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