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陳勁松:人為因素制造中國特色的貧富分化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陳勁松

【新生6月18日訊】北京當局公開承認中國貧富分化問題嚴重。近日,由財政部科研所課題組發布的一份報告稱:以基尼系數反映的居民收入總體性差距逐年拉大,已經超過國際公認的承受線。從1991到2001年,十年間,這一系數上升了1.62倍。除此之外,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1990年的1:2.2,擴大到2001年的1:2.9;至於地區差距,到2000年,東部地區人均收入是西部的2.26倍,最高的省與最低的省相差超過3倍;行業差距方面,最高行業與最低行業人均收入差距,到2000年上升到2.63:1。

此外,不同經濟性質的單位職工收入差距也日益拉大。城鎮各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更是急劇擴大。尤其近幾年,高收入戶的收入增長大大超過了低收入戶的收入增長,根據2002年第一季度的統計,20%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占總收入的46.2%,20%的低收入者的收入僅占總收入的6%,高低收入差距達7.66倍。

誠然,社會的貧富分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其自然道理,所謂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然而,中國的貧富分化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更有著人為的因素,即與現行政策制度密不可分。包括:

其一,地區傾斜政策。優惠政策向東部沿海地區傾斜,尤其早先向廣東、福建兩省傾斜,讓該兩省“先行一步”。措施包括:減免稅收,優先投資,下放權力,擴大自主。於是,一系列優惠政策,加上這些地區本身具有的涉外優勢,使東部沿海地區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裏領先發展,將西部內陸地區遠遠拋在後面。西部的困境自不待言,就是東北地區,也陷入相對停滯與落後。東北的工業基礎,連同鐵路系統,基本上還是日本人占領時期打下和建造的,一直支撐到今天,因為缺乏投資,早已顯得陳舊而又低效。

其二,農村歧視制度。說到中國的變化,人們看到的,是城市的日新月異,說到中國的發展,人們談論的,也都是城市的飛躍。占人口多數的農村,變化甚微,甚至趨於停滯。這與當局對農村農民的長期歧視和剝削制度密不可分,諸如:工農業產品剪刀差,稅費攤派,戶籍制度,暫住證制度,醫療制度,等等。

其三,群體不公平待遇。除了對城裏人和農村人的區別對待,還存在形形色色的群體區別對待。接近政權的,或者直接攸關政權穩定的,受到優惠待遇,反之,基層的,或者對政權穩定不構成直接威脅的,則受到冷遇。例如,在物價下滑、失業加劇的宏觀經濟形勢下,當局逆勢而行,一再給四類人提加工資,人為制造群體差距和社會不公。這四類人包括:國家公務員,部隊官兵,高級知識分子(尤其大學教師),和城鎮職工。在一波接一波的加薪分紅浪潮中,其他群體,尤其弱勢群體,如農民、下崗失業人員、民工等,完全被忽略不計。另外,在所謂“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中,各類弱勢群體也都“靠了邊站”。

所有這些人為因素,造成中國特色的貧富分化,並使這一局面不斷惡化,瀕於全球之最。這也算是人治的一大惡疾吧!

(自由亞洲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