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生也不為娛,亡也不知戚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趙咨(東漢)

【明心網】夫含氣之倫有生必終,蓋天地之常期,自然之至數。是以通人達士,鑒茲性命,以存亡為晦明,死生為朝夕,故其生也不為娛,亡也不知戚。

──引目《後漢書趙咨傳》

(註釋)含氣之倫:中國哲學概念,泛指一切有生命的事物。

〖譯文〗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有生必定有死,這是天地間永恒不變的規律,也是自然界最根本的道理。因此通達事理的人,鑒察性命認為,存亡不過是一暗一明,死生猶如一朝一夕,所以他們活著不貪圖享樂、歡娛,死了也不知道悲傷、淒戚。

〖簡評〗趙咨(生卒年不詳),東漢名士,字文楚,東群燕(今河南滑縣)人。桓帝延熹年初舉“至孝有道”,遷博士。靈帝時舉高第,遷敦煌太守,以病免。後拜東海相。為官清廉。本文是記載在正史《後漢書》中趙咨臨終前對兒子的遺訓。教誨兒子不要厚葬,僅用一副棺槨,一埋了之,並對人生處世進行說教,指出:“夫含氣之倫,有生必終。”強調“生也不為娛,亡也不知戚”。這篇家訓,與當時風氣背道而馳,實屬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