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辱皆自取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愛別人卻得不到親近,反問自己是否仁;治理人民而不能得到聽從,反問自己是否智;禮待他人卻得不到回報,反問自己是否敬。凡是自己所作所為得不到應有的效果,都要從自身來尋找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自然就歸服了。《詩》說:“一直和天命相符,靠自己尋求更多的幸福。”不仁的人能和他交談嗎?他們茍安於危境,幸災樂禍,耽樂在危難之中。如果不仁的人可以交談匡正,還怎會有國破家亡的事呢?有童謠唱道:“清澈的滄浪水啊,能夠用來洗我的帽帶;混濁的滄浪水啊,能用來洗我的雙腳。”孔子說:“後生們聽著,水清洗帽子,水濁洗雙腳,這都是水自身原因造成的。”人必定是自辱了然後別人才能侮辱你;家庭必定自己毀了然後別人才能來毀壞你;國家必定是自己搞壞了然後別人才能來攻伐你。《太甲》說:“上天降災還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災禍卻無法逃避。”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原文: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發稿:2003年4月9日
更新:2003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