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萬象紛紛 > 社會亂象

冷燭:20年後我們向誰要水資源?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冷燭

【新生2月22日訊】最近,中國科研機構提供的一份報告指出,今後20年中國加快實現工業化,石油、天然氣、銅、鋁礦產資源累計需求總量至少是目前儲量的2至5倍。而工業的發展將更加快對淡水的需求,未來我國每年缺水量將達到200億立方米,水資源危機四伏。因此,我國制定國家礦產與水資源發展戰略已迫在眉睫。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的重點除了規劃和調配,還應該盡快提倡加強環保和節約用水的觀念,做到人人珍惜節約每一滴淡水。

* 我國淡水資源匱乏

過去,人們總以為淡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但是隨著全球的淡水危機我國在20年後水荒會變得越來越突出。其實我國水資源並不豐富,但用水浪費驚人,供求問題十分突出。雖然我國水的江河年徑流總量達26380億立方米,但由於人口眾多,耕地廣闊,人均水量只有2700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每平方米耕地水量僅2.65立方米,約為世界水平的3/4。此外,我國水質汙染速度很快,水土流失嚴重,而近年來長江口的鹽水倒灌更加劇了城市淡水短缺,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的利用率,進一步加劇了水危機。

目前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家之一。水汙染更使我國的缺水狀況“雪上加霜”。農業缺水量大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每年缺水約300億立方米,受旱面積達2-3億畝。目前灌溉面積僅7.3億畝,如不興建灌溉設施,每年缺水量將擴大到600-70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8000萬農村人口飲水困難。

* 城鄉供水嚴重不足

我國517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日缺水約1600萬立方米,每年缺水量達58億立方米。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華北、沿海和省會和工業型城市。供水量不足,給城市生產、生活造成極大影響。
我國西北乾旱地區包括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全境和陜西秦嶺以北、內蒙古西部以及山西西部地區,總面積占中國全國的三分之一多。中國的主要沙漠都分布在這一地區。在總人口9000多萬的西北地區,少數民族占五分之一左右,目前尚有1226萬人飲用水困難。 部份山區、草原、濱海和海島還有6000萬人口和4500萬頭牲畜飲水十分困難。

內蒙古阿拉善地區嚴重缺水致使馬蓮草幾乎絕跡,而沙漠化也使以往“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麗牧區變成光禿禿的荒山,山羊沒有草吃就互相吃身上的毛,以至於能看得見山羊身上的皮肉,牧民不得不給這些山羊穿上衣服。幾百萬只駱駝以罕見的速度遞減,使牧民的生活蒙上一層嚴霜。按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如不及時興建一批水源工程,每年缺水量將超過200億立方米,將嚴重制約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居民用水需求。

* 地下水超采嚴重

最近,據媒體報導我國有“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找到了一個地下水儲存資源360億立方米的大型“地下水庫”,如何有規劃地來采集這樣一個相當三峽水庫(393億立方米)庫容的地下水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目前在鄂爾多斯盆地黃土覆蓋區先後實施了55處打井取水工程,在西南地區四川、重慶紅層盆水資源貧乏地區采用分散小口徑淺井先後打出小口徑淺井1934眼,農民開始發展“庭院經濟”,更大量地利用這些地下水,使地下水開采走上“猴子掰包谷”的路。對羅布泊東部140平方公裏的地下水份布區進行大面積的地下開采,會不會加劇沙漠東擴和大面積水土流失,對地質狀況會不會有影響?

* 水汙染難以遏制

國內七大水系、部份湖泊和近岸海域汙染的趨勢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流域,包括長江、黃河、松花江、珠江、遼河、海河、淮河、太湖、巢湖、滇池的斷面監測結果表明,36.9%的河段達到或優於地面水環境質量3類標準,淮河幹流水質有機汙染程度減輕,5類和劣5類水質達到54%,黃河、松花江以4類水質為主。一些湖泊富營養化汙染程度加劇,巢湖、滇池、南四湖、太湖汙染最重。50%的城市的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汙染。 河口地區和城市附近海域汙染嚴重。

隨著經濟加速發展,不少工業企業耗水量大,水的重復利用率只在50%左右。而目前國內在建的基礎工程中70%對生態構成了危害,水是維持生態平衡的血液,淡水浪費更加劇了我國水資源危機。

盡管到2005年重慶市的凈水工程實施後每立方米自來水水價至少要達到3.06元,才可能保本。北京市的淡水目前已漲到2元多錢一噸,但是只要我們到洗車、沖地、公共衛生等場地走一圈,就會看到白嘩嘩的淡水在人們的大肆鋪張浪費中流走了,而流到地下的水與工業汙水、廢水匯合後一部份造成土壤的汙染,另一部份或許又會流向水源,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 節水比調水成本更低

即使在南水北調竣工後引到北方的水也是有限的。專家估計未來20年中國石油需求缺口超過60億噸,而水資源缺口更大。水利專家預計到本世紀末,全國總需水量將由目前5000億立方米,增加到6500億立方米,全國供水能力要相應增加1500億立方米,才能達到供需平衡。

2003年是國際淡水年,而人們仍然還沒有認識到將來有一天水的價格也許會超過石油,黃金有價水無價。水利部汪恕誠部長在今年年初的全國水利廳局長會上反復強調了節約用水是最要效的成本控制。據統計,1998年以來,國家已投入國債78億元,地方配套60多億元,用於247個大型灌區節水改造示範項目的建設中,形成110億,也就是說每基本上投入1元就可以節約1立方米水,而調水需投入10元錢才能調1立方米水,而在南水北調的西線中要高達15元錢才能調1方水,可見節約用水比調水要劃算。

在南水北調的“清水廊道”打造過程中,為了確保缺水和乾旱地區人民能喝上乾凈的長江水。整個長江流域的治水治汙總投資需要238.4億元,與主體工程幾乎是1:1(主體工程為250億元),如果把這些錢拿來買水(119.2億立方米的水量)又相當於一條長江支流的水量,這就是我們浪費的淡水。

* 環保與節水迫在眉睫

世界各經濟發達的國家都非常重視節約用水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在我們的鄰國經濟高度發達的日本已經把全民調動起來節約用水,如規定每年8月1日為“水日”,8月1日━7日規定為“水周”,日本不僅從推廣節水器具等細微處著手,還鼓勵加快提高科技治汙,日本政府近年來更是制定了獎懲措施,通過減免稅金,提供融資和補助金等手段來向全國推廣節約用水。

為此我國專家呼籲,為了改善21世紀中國的水環境,必須興建一批骨幹水利工程,還要盡快轉換新的治水思路,盡快建設節水型社會,在工農業和生活用水方面,引進發達國家先進節水措施,以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程度;要有力地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使我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和防治水害等真正納入法治管理的軌道。

有些專家還建議,科學地制定中國全球礦產資源和水資源戰略,需要實現由支撐經濟發展的單一目標,向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環境安全、國防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多目標轉變;由以國內資源供給為主,向立足國內資源,最大限度分享國外資源轉變;由粗放式開發利用資源,向集約開發、節約資源和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的跨越式消費方式轉變。並且將這些方式和思路迅速反映到2003年或今後即將在建的項目中,為政府制定政策作支撐。

(本文作者為國內某報記者,轉自《三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