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儲蓄突破八萬億喜還是憂?--兼評禦用文人之反擊“中國崩潰論”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陳勁松

【新生7月6日訊】據中央銀行發布的消息,到今年五月底,中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突破8萬億元人民幣。

考慮到北京當局的禦用文人正忙於反擊“中國崩潰論”,所拾論據,到了饑不擇食的地步。城鄉居民儲蓄累積8萬億這一數據,勢必又將成為禦用文人熱衷誇耀的數據。

然而,從5萬億,到6萬億,7萬億,8萬億,短短兩年時間,居民儲蓄存款幾乎翻了一番;尤其從去年8月底的7萬億,到今年5月底的8萬億,只有短短的9個月時間。存款如此高速堆積,究竟是喜還是憂?

首先,讓我們透視新增存款的構成。從去年全年看,新增存款中,定期存款占56.1%,與前年相比,勁升29.8%;今年頭三個月,新增存款中,定期存款占66.3%,在去年末的基礎上,又攀升10.2%。鑒於活期存款幾乎無利可圖,老百姓瞄準定期存款,明顯僅僅是為了規避風險,求得最基本的安全,此屬於最原始最保守的投資方式。

其次,銀行連續8次降息,加上征收存款利息所得稅的新政策,按理說,即便是通過定期存款,獲利的可能,也已微乎其微。然而,民眾不僅沒有接受當局的誘導,加大消費或投資力度,反而一如既往地把錢往銀行裏送。這表明,民眾對現有的投資方式信心不足,舉凡股票、期貨、房地產等等,都令民眾憂心忡忡。也反映當前國內市場,嚴重匱乏消費熱點的尷尬處境。

再次,中國銀行呆帳壞帳累積高達30%以上,居民繼續源源不斷地向銀行填充儲蓄存款,一方面,包養了這些早就應該倒閉的銀行;另一方面,款存這些銀行,顯然是“肉包子打狗”、“驅羊餵虎”的愚昧無知和短期行為,免不了有朝一日,付出沈重代價。

另外,儲蓄存款增速本來已經從1994年的41.5%回落到2000年的7.9%,2001年起,卻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當年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增長14.7%,進入2002年,再次加速,一至五月份,存款增速分別達2.6%、16%、15.2%、16.2%、17.6%。存款增速過快,恰恰反映了中國經濟的病態。一個不可回避的疑問是:對於一個經濟剛剛起飛和貧富分化如此巨大的發展中大國,國民本身的消費和投資竟然是如此淡靜,如何支撐其7%的高速經濟成長?於是,不得不回到那句“醒世鐘”一般的 斷言:外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可能也是唯一動力。

這也恰恰暴露了禦用文人急於反擊“中國崩潰論”背後的焦慮所在:生怕“唱衰中國”的結果,是外資卷席而去,留下一個龐然無實的空殼。

在慌不擇言的反擊中,禦用文人公然向國內民眾編造虛構的數據,如謊稱美國電影院的電影票通常是20至30美元一張,並據此羅列形同笑話般的中美“消費比較”。另一些禦用文人走得更遠,居然將“改革開放”中取得的有限成就歸功於所謂“社會主義道路”,重新提出“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是選對了還是選錯了?社會主義在中國,究竟是取得了勝利還是遭到了失敗?”等等嚴重混亂和倒退的命題。

殊不知,鄧小平被迫啟動的“改革開放”過程,恰恰就是當局被迫放棄“社會主義”,而默許實行“資本主義”的過程;禦用文人全然無視的事實是:今日之中國經濟,其本質已經是“資本主義”;除了政治上還殘存的“封建專制主義”之外,縱觀當今中國社會,哪裏還有一星半點的“社會主義”可言?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竟還有人誑談“社會主義”,怎能不說是“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