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心靈甘露 > 省思感悟

心靈之窗:放大美好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宏程

  有人問一位盲人:“你什麼都看不到,這麼活著覺得痛苦嗎?”盲人回答:“我痛苦幹什麼?和聾子相比,我能聽見聲音;和下肢癱瘓者相比,我能行走;和啞巴相比,我能說話。之所以能活得比較愉快,是因為我學會了放大美好。”

  人的器官雖然有著明確分工,但也並非不可相互替代和彌補。失去手指的人,竟還能把筆綁在手臂上寫字。連手臂都沒有的人,甚至還能用嘴用腳寫詩作畫———13桿的算盤丟失一兩個珠,雖有某些不便,但足可繼續使用。任何人都可以確信,你的一般生理缺陷都能通過你的頑強拼搏予以克服,生活中的失意和遭遇更不是不可逾越。

  愛迪生從12歲起再也沒聽見過鳥叫,就永遠與歌聲、笑聲無緣。但他不在意,認為這不但不是障礙,也許可能有益。因為耳聾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幹擾,不必與人閑聊,可以省下大量時間讀書、鉆研。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發明一種助聽器,他反問:“你在過去24小時所聽到的聲音中,有多少是非聽不可的?”又說,“如果別人必須對著你邊比劃邊大聲叫喊,一般都不必擔心他撒謊、造謠。”——明明是一種缺陷和痛苦,卻被愛迪生分析、體驗出這麼多“優越性”。他也是在“放大美好”。

  愛迪生耳聾後的一段時間,無疑是十分痛苦的。而要是一味痛苦下去,永遠背負沈重的“痛苦”包袱,那就成了另一種平庸、失敗的愛迪生。他的幸運、他的成功在於能及時從痛苦失望中冷靜下來,客觀地分析面臨的現狀,以加倍的努力彌補自己的缺陷,選取最可能獲得突破的某個方面,矢志不移,創造生命的奇跡。所以,前面所說的那位盲人的現狀,掐斷感知危機的那根神經,麻醉和欺騙自己。相反,他們是讓生命僅有的“美好”發揮最大的效能,激勵自己意氣風發不懈進擊。

  拿自己的社會地位去跟美國總統相比,拿自己的錢財家產去跟比爾·蓋茨相比,拿自己容貌去跟楊貴妃相比,這世界上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人都會痛不欲生。生活中確有人慣於為此而折磨自己。這種人是無端尋找和放大痛苦,結果或者消極沈淪或者鋌而走險。每個人享有的“美好”都有限,有的人甚至少得可憐。讓我們都能科學地“放大美好”,滿懷信心面對風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