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因果省思 > 善有善報

果決成仁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福建省城地方的舊風俗,是文字界學友,每當考中童試或名登科甲的人,照例衡量個人家境能力,須樂捐多少喜金,作為同會落第學友,排解憂悶,聚集暢飲的資金,這就是所謂“會例”。
  
凡落第的學友,當簪掛日(中試新進入學上任的日子),就將這筆捐金,找一清幽廣闊處所,大家相聚暢飲,藉以排憂解悶,因此鄉俗又稱為“避氣”。
  
郡丞官司陳景坦是侯官司縣人,曾經述說:他從前參加童試落第,到西湖書院參加會例的飲宴時,偶然散步走出書院,看見有人牽一只牛,因牛不肯行走,被人狠狠鞭打不止,陳景坦近前觀看,見牛淚下如雨,知道牛將被牽往宰殺,惻隱之心,油然而生,問知牛價為十五緡錢,便入書院和眾友商議說“我們的例金還有剩余,不如用以買牛放生,大家共同做一件善事,不知各位如何?”其中有人不贊成說:“這樣我們就沒有消遣的資金了。”陳景坦說:“這事關系牛的性命,消遣只不過一時而已,假若憂慮簪掛日沒有飲宴的資金,我願獨自準備,邀請各位到寒舍來聚飲好了。”

眾人不得已,只好答應,於是買牛送往西禪放生,並將剩余的錢,交付僧人,囑咐他隨時照料。回家後,便與妻子商議,典當衣服首飾,以備簪掛日作宴飲的費用,實踐自己的諾言。
  
第二年,陳景坦就中童試,不久又中鄉試,由揀授任為知縣,提升為海門司馬官,兼任攝理蘇州政務,平步青雲,福祿雙全。這是心底仁慈的現實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