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中國農民八塊錢一條人命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9月6日訊】自由亞洲電臺9月4日發表特約評論員陳勁松的文章《中國農民:八塊錢一條人命》,並註明“本臺特約評論員的文章只代表評論員們個人的觀點”。文章全文如下:近日,從江西省又傳出一起因農民欠稅而被村幹部打死的人間慘劇。該省東鄉縣長林鄉西坪村農民樂得力,僅僅因為欠交公糧稅八塊錢,就遭到村會計樂美九的毒打,幾天後死亡。
幾年前,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就曾報道,農民因欠稅而被打死或自殺的多起惡性案例:1992年,因無法承受過重的負擔,湖南一女性農民跳塘自殺;1993年,湖北一農民就負擔問題到省政府上訪,遭到驅逐,當即服農藥,陳屍於武昌街頭;1995年,安徽省阜南縣一位72歲高齡的農民,因提留款爭執,被村幹部活活槍殺於家門口。
在這一系列惡性事件的背後,是中國農民日益惡化的處境,和中國農村日益激化的矛盾。據統計,中國農民收入增長連續四年下滑,從2000年開始,城鄉差距,再次回到了1978年改革開放以前的水平。當局聲稱:2000年,中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僅增長2.1%,城鎮居民純收入增長6.4%,兩者相去甚遠。但這只是全國農民的平均情況,而且是官方數據,實際上,在中西部許多地區,尤其糧食主產區,農民收入甚至出現負增長。而同一時期,農民身上的各種稅費攤派等負擔卻有增無減。農民被各種苛捐雜稅壓得喘不過氣,於是,為了十幾元、甚至幾元錢的欠款,就發生農民自殺或他殺的悲劇。“八塊錢一條人命”,在局外人看來,簡直匪夷所思。
農民越來越窮,因為農產品越來越不值錢,價格節節滑坡,一旦中國加入WTO,中國農產品的市場占有勢必進一步大幅度地縮減。傳統落後生產方式的長期使用,導致中國農產品生產成本偏高,加工度少,加工的農產品僅占中國農產品總量的10%到20%。無論如何,不敵國際市場的競爭。
中國政府正在大肆誇耀中國的經濟成就,他們動不動就拿經濟特區或大城市的畫面做宣傳,不錯,高樓大廈,高速公路,現代化模樣的新機場、新火車站,為奧運會準備的大型體育場館,等等,看上去頗值得驕傲。然而,這一切繁榮,都是表面的繁榮,僅僅是在少數人居住的城市,而非在大多數人居住的農村。灰暗的農村,永遠是另一幅天地。
所謂農村改革,就是把土地一分了事(把掠奪的東西再歸還主人)。之後,就任你農民兄弟載沈載浮了,由於嚴重地缺少投資,機械化,現代化,似乎成了中國農民遙不可及的白日夢。
城市是面子,農村是裏子。要面子,而不要裏子,符合中國人的一貫哲學。於是,城市的建設日新月異,農村卻面貌依舊。
為了所謂刺激消費,城裏人一再加工資,公務員加了工資,大學教師加了工資,城鎮居民加了工資,部隊官兵也加了工資,唯獨不見農民如何增加收入。
然而,城裏人有錢,卻不買東西;農民想買東西,卻沒有錢,偏偏是當今國內市場的怪現象。
北京大學教授、經濟學家厲以寧不久前訪美,曾在哥倫比亞大學演講,他指出:搞活當今中國國內市場的關鍵,是增加農民的收入,因為農民占人口的80%,只有農民的收入增加了,才真正有可能擴大內需,活躍市場。
作為官方禦用的經濟學家,厲以寧先生的聲音,北京當局不可能聽不到。只是,北京當局的盤算,比厲以寧先生的考慮,要復雜得多。
如何維持穩定,維持政權,無疑才是北京當局要考慮的頭等大事。怕公務員不聽使喚,怕知識分子“鬧事”,怕下崗失業工人“起義”,怕軍隊不服從調遣,所以要給他們加工資,一加再加,拿大張的人民幣貼住他們的嘴。
而農民,共產黨何所畏?靠農民起家的共產黨,太了解農民了。愚弄他們,欺騙他 們,利用他們,易若反掌。去年,全國發生二十多萬起請願事件,百分之九十的請願主體為農民。如此波瀾壯闊,卻因自發性和無組織性,奈何不了共產黨。(但換言之,如果任何反對力量,能夠立即和全力著手農民問題,就極可能找到推翻共產黨、結束一黨專制的最佳捷徑與天然良方。)
可悲可嘆的是,大多數城裏人,認為農民的收入低,生活貧困,是理所當然的事。他們對農民的處境,毫不理解,毫無伶憫,毫無同情,因為,在大多數被愚化的中國人看來,不平等是天生的,農民受歧視是天經地義的。為此,有朝一日,當中國農村這座巨大的活火山驟然爆發的時候,城鄉間潛伏的仇恨,極可能同時引發不堪想象的後果。
發稿:2001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