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萬象紛紛

你了解河南人嗎?——河南考生的苦命生活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河南,估計是全國人口第一大省了,可是出於種種原因,卻沒有幾所大學。河南考生的求學歷程是異常艱辛的。你永遠不可能想想得出那些河南偏遠地區的窮苦人家的孩子,為了能跳出那一片窮山惡水,他們是怎麼去苦學的。

他們選擇應試教育,不是因為他們不喜歡提高素質,而是因為在一片應試教育的汪洋大海裏,素質教育的小火柴註定是熄滅。

河南高考,用一種離奇的換算制度區分成績:標準分。

簡化的說:就是把全河南省的第一名的卷面原始分換算成標準分的900分,原始0分還是0分。在這個區間裏,進行折合。如果100分是900分,那麼99分就是891分。其實,真正的折合要復雜的多,還要加入名次,分值差距等各種要素。總之,原則上講,標準分比原始分對考生的排列更科學。

但問題是:為什麼非要讓河南人去科學?

每年高考,北大清華在河南招收的學生很少,而且專業大多不好。可憐的河南考生拼命的往上擠,而標準分的任務就是把前面的幾名選擇出來,然後北大清華根據當年的招生任務給一個標準線,選走一批考生就算完事。

落榜的考生擦幹眼淚,面對著蒼老的父母發誓:明年我一定考上!

那一片片貧瘠的土地,那過分擁擠的村鎮,那橫征暴斂的苛政……逼迫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向外逃。考試是一個河南艱苦地區的農民孩子唯一的成功之路。他們學習真的很艱苦,很刻苦,很恐怖。

他們的成績遠遠超出那些北京上海的同齡人。如果按照卷面分數而言,在北京可以上北大清華的學生,在河南是根本沒有大學上。北大在北京的招生標準,若用在河南農村考生身上,可能會有好幾萬人合格。但這些人不能去北大,因為它們是河南人。必須從他們中間挑出幾十個人,這幾十個人都是超級考生,標準分負責選出這些個人。

這些超級考生都是原始分十分接近的。可是1分的原始分化成標準分就是幾十分的差距。標準分820的人和標準分819的人,他們究竟有什麼實際的差別?連教育局的人也承認:那是一種技術的悲哀和犧牲。反正,820的人去北大,819的人去不了。雖然你們兩個沒什麼分別。

很多考生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換取分數和名次,一年又一年,有的人最終成功了,有的人最後蒼涼的離去,有的人至今還在河南農村某個擁擠骯臟的房子裏背書。(開封農村有個人,姓朱,考了八次,最後上了清華,人稱“豬八戒”(朱八屆),他的年輕的生命耗盡在高考之中。像他這樣的人河南不知有多少……)

有的人復習了一年又一年,年齡早已超過了高考的要求,於是他們改名造假檔案。這已經是一個產業,在河南的農村學校公開進行。我們寢室的農村考生,他們的名字往往有兩個,三個……

還有更多的離奇事情。

河南有些地方的學校,組織大學生參加高考,以提高學校的平均分數線,從而領取教育獎金和榮譽稱號(農村學校真的沒錢!)。這些大學考生一般考上之後不會去報到。例如開學之後,某大學總是發現很多河南考生沒有來,生源不夠,只好在本地補錄。而此時此刻,很多報考該大學的真正河南高中考生,由於競爭不過大學考生而被迫在農村復習。他們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

高二的學生也能參加高考,只要辦個假檔案,學校正式組織高二學生參加高考,替他們做假。這些學生通過高考獲得經驗,到高三,它們自然比那些城市裏的生手要有優勢。

考區之間互相勾結,舞弊。

每年考試完,各學校校長們都忙著拉關系,走後門,活動異常激烈。

最後亂七八糟的錄取結果是:最優秀的書呆子們+後臺結實的少爺公主們+“品學兼優”的保送生。

然後,農村校長遣走大學考生(有報酬),告訴考上大學的人明年準備回來作“大學考生”,向省裏報喜領取獎勵,把那一點可憐的獎勵分給貧窮的農村老師,對經受了一次磨練的高二考生訓話:你們明年就是高三生力軍!對落榜的高三考生說:明年再接再厲!

周而復始 ……

考上北大學生到學校一看,他們的專業都是北京人不想上的:例如圖書館學……

其實,有那麼一些人,總是把好的東西留給自己,把別人好的東西也當成自己的,然後把不好的東西給別人。並且還說別人多麼多麼的壞。都是中國人,誰比誰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