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的新聞工作者功不可沒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彭小明雖然中國政府不許老百姓自由辦報,更不許外國人在中國辦報,但西方民主國家卻並不限制外國人在他們的國家辦報。巴黎有一份由中國國務院僑辦出資的報紙,叫做歐洲時報。它是中共的喉舌,要為中國的黨政領導奴隸主說話,為共產黨的統戰工作效勞。可是它的面貌又要扮演得似乎是華僑的民間報紙,所以它的口氣又不便於過份官腔十足。
然而畢竟是官辦的報紙,所以當初我因在報刊上譴責六四屠殺,受到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幹部的整肅,領事部主任包某就宣稱將通知有關新聞單位不得選用彭小明撰寫的稿件,其中也包括歐洲時報。打破你的飯碗,逼你就範。我偏不就範,於是所有這些報刊就與我斷了業務聯系。
話雖這麼說,歐洲時報的編輯、記者隊伍畢竟還是國內的知識分子組成的。除了少數喪失天良的黨棍以外,仍然是有良心、有是非判斷的知識分子。他們吃的雖然是皇糧,可是皇糧並不能完全泯滅他們新聞工作者的良知。所以每當我讀到歐洲時報上有關政治的消息,時常有一種感覺,好象編者有一點欲言又止,左顧右盼的味道。讀得出一種萬般無奈,欲說還休的隱衷。他們何嘗不知道,在海外的中國人當中,有幾個人會死心塌地的相信參與殺人的責任者所編織的謊言?在歐洲的新聞同行之間,更加不需多言,中共殺人犯罪,是非曲直,絲毫沒有商量的余地。
這次歐洲時報是豁出去了。它刊登了一封讀者來信。該讀者也是一名華僑,或者中國同胞。在法航的飛機起飛前目睹了國內來法國招商的東北某市市長,強霸六個行李架,不聽航空小姐勸阻,大擺國內官老爺架勢,終於被機長責令攆下飛機的一場真實的醜劇。
消息傳到國內,國內的輿論大嘩,倒沒有發生所謂的民族主義的義憤和說“不”浪潮,而是譴責這名市長丟人現眼,太無收斂。探究其中原因,大概一般讀者對於這類幹部的舉止看得實在太多,當然素無好感。所以很難被人煽動成“愛國主義”的現代義和團表演。又由於歐洲時報按黨的慣例考慮效應後果,沒有直接點名,結果幾乎東北各大中城市的市長差不多都叫老百姓給懷疑遍了。實在是非常有趣。如果沒有歐洲時報的揭露,這件事國內根本不可能知道,也不會引起國內外的一場中國黨政幹部風紀的大討論。黨政幹部少壯派薄熙來的面目也不會如此暴露無遺。
我為歐洲時報的同行們叫好!這樣做才稱得上是人民的喉舌,揭露黑暗的無冕之王!
發稿:2001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