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第890期《南方周末》被神秘收購!!報社決定大量加印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2月26日訊】 據南方網報導,前日上午,最新出版的第890期《南方周末》剛上報攤,全國各地就相繼發生了報紙大量被人神秘收購的怪事,以致買不到報紙的讀者不斷打電話到編輯部“投訴”,各地發行代理商也反應強烈。為滿足讀者需要,報社決定當天在廣州、上海、西安、長春、濟南、海口等印點同時加印報紙。加印的20萬份《南方周末》已於昨天陸續送抵各地報攤。

據悉,該期《南方周末》頭版頭條是:《三位諾貝爾獎科學家指斥中國核酸營養品》。

報道核酸事件後續:蘭州也有人收購《南方周末》

據都市天地報報導,本周周末,許多《南方周末》的讀者忽然在蘭州街頭報攤點買不到報紙了。那些攤主告訴他們,報紙一來就讓人全部買走了。經記者調查,原來是“三位諾貝爾獎科學家指斥中國核酸營養品”一文使這期《南方周末》“洛陽紙貴”。

該文對保健品市場中最新一輪繁榮的“核酸基因營養品”提出了質疑。文中引用多位國內專家和三位國外諾貝爾獎科學家的觀點,指出核酸保健品純粹是誤導消費者。究竟是何人對這篇文章如此鐘情,以致將本為公眾所有的報紙大量收歸己有?記者根據有關線索對此進行了跟蹤采訪。

2月24日中午,記者無意間了解到,有人下午將在郵電大樓旁邊一報刊亭一次性收購近3000份《南方周末》。下午3點,當記者來到該報刊亭時,已有三捆《南方周末》堆放在攤點。記者以顧客的身份上前要求買一份,攤主說:“上面有指示,本周的《南方周末》不讓賣了,下午還有3000份一到這兒就要全部拿走。”記者感到很蹊蹺,這個“上面”到底是誰?

4點鐘,一輛銀灰色面包車拉了5麻袋東西,卸在了該報亭門外,麻袋的縫隙裏露出的顯然是報紙。過了一會,一個穿茄克衫的高個男子來到了報亭,開始和老板交談。記者裝做打電話,上前靠近了他們,聽到了這麼一段對話,報攤主說:“2400份報紙,一份1.4元錢,共3360元。”高個子男子說:“今天沒拿那麼多錢,你再給便宜點兒吧!”攤主又說:“《南方周末》一份賣1.50元,我給你賣1.40已經夠便宜的了,要不然就算了。”高個子男子說:“您別急,咱們到裏面去說。”說完,兩人一起進了報刊亭。

大約到了下午5:30分左右,一輛深綠色的微型貨運車停在了報刊亭外的人行道上。從車上下來了兩個人,將報亭外的5麻袋報紙全部擡上車朝著雁灘方向開去。記者立即打的緊隨其後。這輛貨車最終開進了金雁花園,在17號樓2單元前停了下來,將這幾袋報紙搬進了101房間。

記者以藥品批發商的身份敲開了101房間的門,那位在報亭和攤主商量收購報紙的高個男子接待了記者。當記者詢問此處有沒有核酸營養品出售,該男子告訴記者:這兒是單位住宿的地方,有關批發核酸營養品的事兒去和專賣店商量。記者在此房間裏看到了有兩張辦公桌和一臺電腦,在墻壁上,記者看到了一張印有“珍奧核酸——讓你的細胞動起來”字樣的宣傳圖片,圖片上38位諾貝爾獎科學家的頭像讓人肅然起敬。

當日晚上,記者在寫此篇報道的時候,無意間瀏覽了新浪網的新聞網頁,令記者感到意外的是,距蘭州幾千裏以外的長沙也發生了類似的收購《南方周末》的事件,而且收購價居然高達3元一份。不知這件發生在長沙的事是否與我們下午看到的一幕幕情景有必然的聯系。都市天地報記者張鵬路遠攝影張建平

==========================

控訴中國生物化學界下列專家向公眾做偽證

偶然的機會看到中央臺今年春節聯歡會的錄像,發現在節目末尾的廣告中竟然有大連市長薄熙來和陳雲的老婆鼎力推薦的“珍奧核酸”。看來,“核酸營養”的偽科學騙局在大陸還在招搖撞騙。據網上怪才方X子揭發,這些商業騙局的投資者收買一批專家,炮制各種似是而非的理論,繼續蒙騙公眾。最近在上海舉行的“全國核酸類物質功能及應用研討會”和在北京舉行的“中國核酸類物質應用與健康相關產業發展聽證會”,上演的正是這種請出專家用小罵大幫忙、偷換概念、混淆視聽的手段,繼續蒙騙消費者的鬧劇。這兩個會議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核酸營養品”工業,對此與會者並不隱瞞,然而打出的卻是“核酸類物質”的牌子。其實是為了繼續行騙。下列參加“研討會”和“聽證會”的中國生物化學界的專家做了偽證,玷汙了生化科學,應該受到大家的批評,並請調查他們是否有利益關系:

中國科學院院士、微生物所研究員張樹政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工業生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授吳松剛

中國藥科大學生物制藥學院院長、教授吳梧桐

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教授方福德

上海市工業微生物研究所高工、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喬賓福

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研室主任、教授李蓉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教授張惠展

中國微生物學會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程光勝

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上海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秘書長陸長德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沈忠耀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化學工程教授袁勤生

上海市營養學會理事長、上醫大營養與食品衛生教研室主任柳啟沛

衛生部中國保健科技學會副秘書長黃明達

中國科協教授藺興瀾

無錫輕工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施用暉

(請知情者提供參加“研討會”和“聽證會”的其他專家名單)

=====================================

南方周末頭版文章,引起轟動:

三位諾貝爾獎科學家指斥中國核酸營養品□本報記者楊海鵬□復旦大學遺傳所博士生朱鵬程

←兩位老人正在走進店內,這是2001年2月21日,廣州市中山二路珍奧核酸廣東總店。墻上是用3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肖像制作的廣告,其中包括以上三位科學家。

本報記者方迎忠攝

編者按:在珍視生命、重視健康的名義下,從事一些並不嚴肅的研發和營銷活動,實質上是對生命和健康的漠視乃至傷害,所以我們要披露事實真相。我們並不懷疑營養保健品的存在和作用,但是我們呼籲嚴肅的科學精神,不僅廠商在掙錢之前應有令人信服的論證和實驗,而且消費者在掏錢之前應有理性的思考和判斷。至於那些為了一己一地而置公眾利益於不顧的人員和做法,理當受到譴責。只有健康的頭腦、健康的市場、健康的管理、健康的文化才能保證健康的身體。此意並不僅僅針對核酸營養品。

戴維·巴爾的摩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院長,當代最有影響的生物學家之一,他在37歲時就與另兩位科學家一起分享了1975年諾貝爾醫學獎,獲獎原因是在腫瘤病毒與細胞遺傳物質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這一成果大大增進了人類對逆轉錄酶病毒(例如艾滋病毒)的了解。除在科研方面成果卓著外,他對美國的一些科技政策也很有影響力,例如重組DNA及艾滋病的研究政策。

保羅·伯格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教授,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三位得主之一,獲獎原因是他在核酸生物化學方面的基礎研究,特別是重組DNA方面的研究。他被譽為“重組DNA技術之父”、遺傳工程的奠基人。

維爾納·阿爾伯

瑞士巴塞爾大學教授,1978年三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之一,獲獎原因是對DNA限制酶的發現和應用。限制酶被稱為“分子剪刀”,能夠在特定部位切斷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把DNA分成便於鑒別的片斷,從而使基因研究成為可能。

保健品的新概念

中國的保健品行業很頑強,雖然時有著名品牌折戟沈沙,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總有“新概念”支撐著市面的繁榮。

帶動最新一輪繁榮的是“核酸基因營養品”。

它的代表性產品“珍奧核酸”,被衛生部下屬的中國保健科技學會視作“第三代保健食品領航產品”。

2000年,可以說是“核酸保健品”的元年。除了“珍奧核酸”在短短半年時間內席卷全國,開出上千家專賣店的巨大成功外;一些苦心經營多年的品牌,如福建產的“正分子核酸”,也老樹新枝,占得一份春光。

天賜良機是“人類基因組計劃”。2000年6月26日,歷時10年,耗資30億美元,由包括中國在內的6個國家、1000余位頂尖科學家參與的這項劃時代工程完工,圍繞這一工程,全球媒體連續大半年空前密集的報道,使“基因”一詞深入人心。

諸多科學家闡述這一劃時代工程的意義時,提供給公眾這樣一項共識:所有的疾病,直接間接都與基因受損有關。這樣,人類即能通過“修補”基因的辦法,治療人類的頑癥、絕癥。

但這僅是“遠景”,從基礎研究的成果,到轉化為新產品直接為人類服務,只是跨出了第一步,就像“阿波羅登月”,在事隔40年仍然未見其商業價值。但令人驚嘆的是,這種“遠景”很快在中國保健品行業見到了叮當作響的金子。

在記者收集到的宣傳材料中,“核酸保健品”使用這樣的三段論:“一切疾病都與基因受損有關”,“核酸是基因的載體,是支配生命的根本物質”,因此“補充核酸,即可增強基因自主修復能力”。

這一論式又暗合了中國人“吃什麼補什麼”的保健思路。

所有“核酸保健品”在衛生部獲準的“保健作用”僅為“免疫調節”,但市場占有率、利潤的誘惑,使實際宣傳遠遠超出了衛生部規定的22種保健功能,成了可以臨床使用的“萬應靈丹”。在一份宣傳材料中說:“令醫學界十分驚喜的是:在糖尿病及並發癥,肝臟疾病,高血脂癥,腦血栓後遺癥等心腦血管疾病,老年癡呆癥,肢體震顫麻痹(帕金森氏病)、關節炎,白細胞減少癥,神經系統疾病,性功能減退,肝腎受損等諸多方面,都有明顯的臨床效果。”

核酸在大連發跡

“核酸飄香”是大連某報一篇文章的題目。大連正是“核酸保健品”飄出第一縷香的地方。

1998年4月,大連珍奧核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大連開發區建成了它的一期工程,計劃總投資2·5億元。據當時在媒體廣為刊發的新聞稿稱,其到2000年,年生產能力可超過60億元。同時其產品被列入“98年國家級火炬計劃”,“確定為全國基因工程重大成果轉化項目”。記者在大連采訪時,了解到“珍奧核酸”這種新產品的提取技術被說成“世界領先水平”,但令人驚異的是專利發明人吳文國只是大連醫科大學的德育副教授。

出於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扶持,大連市科委從立項到上馬均一路呵護,主管市領導經常到廠家巡視,現場辦公,大連在外省市的6次產品展銷會,“珍奧核酸”俱為重點推薦產品。同時,在大連媒體上,不乏將“核酸產品”為代表的生物產業打造成除足球外大連第二張“城市名片”的說法。

在短短兩年時間內,“珍奧”獲得了“全國第十二屆發明展覽金獎”,中國保健科技協會“向消費者推薦產品”,衛生部“2000年中老年保健國際學術論壇暨中國保健品國際博覽會唯一金獎”,遼寧省政府“醫藥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

“珍奧”的人士向記者承認,1998年到1999年,它仍處在蓄勢待發階段,到達2000年,借“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光,專賣店從年初的百來家,半年後即達千余家。

權威中央媒體報道達數十篇,地方媒體、專業媒體的報道和文字廣告不勝枚舉,有些報紙甚至辟出專號。這些報紙成捆堆放,向消費者贈送。

大連市老幹部局還把推行“糖尿病基因新療法”納入了老幹部大學的教育課程。

醫生、專家也卷入“核酸營養”的大合唱,沈陽醫學院某教授,對60例糖尿病患者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臨床治療,稱總有效率達76·47%。

同樣誕生於大連醫科大學的“生命核酸”,宣傳上也毫不輸與“珍奧”。它的發明人崔秀雲教授被一篇報道譽為“站在世界核酸研究前列”的科學家。而她的研究成果借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載平”之口成了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發現。

而且,“生命核酸”的適用人群被擴大到所有人,“長生不老”的標簽被貼了上去。

為“珍奧”打造營銷策劃書的是“2000年中國企業十大策劃家”葉茂中。他的神來之筆,是把38位因研究核酸而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與“珍奧”鏈接。《葉茂中談策劃》一書中說:“找到這個大創意令我們和珍奧人興奮不已,葉差點暈過去。”

3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被拉入了“珍奧”的營銷隊伍。

“核酸與米粉無異”

2001年1月,核酸“輿論場”被戳了一個小小的洞。

始作俑者是“新X絲電子文庫”網站的主人方X子。此人擁有美國的生物學博士學位,現在著名的索爾克生物學研究院調控生物學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

方X子在其網站刊文稱:“核酸營養是個商業大騙局”。

1月13日,新華社駐倫敦記者王艷紅,根據方提供的線索進行采訪,其電訊《國際專家稱人體不需要額外補充核酸》,在國內轉發,對業界不啻致命一擊。

包括“珍奧”、“生命”在內的諸多保健品牌均聲稱世界衛生組織呼籲:成年人每天要補充外源核酸1至5克。而王采訪了世界衛生組織部門負責人克拉斯登,克氏強調:本組織從未說過人體需要額外補充核酸的話。

王文引述了美國聯邦食品和藥品管理局1999年的報告說:“核酸缺乏癥並不存在。”這對核酸保健品業界的流行歐美的說法,提供了一個反證。

接下來中國“人類基因組計劃”項目負責人楊煥明認為“有人利用他的名義宣傳核酸食品的保健功效”,於是在接受《中國青年報》采訪時說:人體不需要補充外源核酸,直接服用核酸產品對改善健康並沒有幫助。

楊的一個比方很尖銳。楊稱:“所謂核酸食品在營養價值上和米粉沒有太大的差別。”

珍奧一盒478元,夕陽美精品裝則高達數千元,“與米粉無異”的說法當然令珍奧倍受打擊。

楊文一出,“核酸營養品”的市場營銷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2月初,全國的“珍奧”分銷商齊聚大連渤海明珠大酒店,據說規模達500余人。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自我約束”、“檢點營銷過程中誇大宣傳問題”。會後,分銷商們在一份“自律協議”上簽了字。

“楊煥明是外行”

短短幾天內,像業界人所預言的那樣,學界有人出馬迎戰楊煥明。

2月11日,“全國核酸類物質功能與應用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主辦者是設在華東理工大學的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工業生化專業委員會。據查,它是衛生部下屬學術機構。

該委員會副主任喬賓福作了長達1個多小時的發言。他語出驚人,指責楊煥明是“外行,不懂核酸”。又稱楊的觀點所依據的是傳統生化理論,但國內外最新的理論和科學實驗,都證明“核酸無需體外補充”的觀點是不完整的,錯誤的。

與會專家還介紹了國外產品開發的情況。諸如美國的研究開發重點是核酸類藥物方面,日本註重功能產品開發,歐洲主要應用於嬰兒食品、女性化妝品上。

中國保健科技學會副秘書長黃明達也參加了這次會議。2月15日,黃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上海會議”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意見。2月14日,衛生部專門開了內部會議,最終結果是決定保持衛生部對核酸保健品產業政策的連續性。黃說衛生部委托他們在近期召開聽證會,其背景是針對“某些產品誇大宣傳及某些專家混淆視聽”。

聽證會被定名為“全國核酸類物質健康產業發展聽證會”。顧名思義,這次會議不是就“核酸外源補充是否有利健康”進行聽證,而是針對已認定“有利健康”的核酸產品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諾貝爾獎科學家的答復

國內著名學者中,被“糊裏糊塗”卷入營銷宣傳的除中科院研究員楊煥明外,還有一位重要的核酸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的李載平先生,他是國內最早開展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研究的科學家之一。

2000年1月5日,北京某報刊登了一篇題為“讓生命核酸造福人類”的文章,其中一句話將李載平院士扯了進去:“(生命核酸)成果一經公布,立即受到國內外專家的一致關註和高度評價,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基因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中科院上海生化研究所李載平教授評價說:‘這是一項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發現。’”

方X子立即在網上批評李載平為“偽科學”擡轎子。李是位終日耽於基礎研究、懶問世事的老先生,此時好不狼狽。

李載平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作為一個搞核酸研究數十年的學者,他根本不相信所謂“核酸營養學說”,現有科學文獻中,也沒有充分有說服力的依據說明核酸有“營養價值”。

他為此專門發函到那家報社質問,至今仍在等待答復。

從事核酸及基因結構功能與表達研究歷40余年的中科院劉新垣院士對記者說:“核酸保健品宣傳全是騙人的,將它與基因治療扯在一起,瞎胡鬧。”“就是年紀大,需要一點,也完全可以從正常飲食中得到。”

劉院士說:在國外,“核酸補劑”的確有人搞,但市場很小,“現在中國搞了那麼多項目,純粹浪費金錢。”用核酸原料搞抗癌藥,已有數十年,與核酸營養沒有關系。

復旦大學首席教授、國際遺傳學聯合會主席趙壽元亦稱:“核酸營養”純粹是誤導消費者。“中醫相信吃什麼補什麼,人們也就容易相信‘吃基因補基因'。”“這是個天大笑話!”

記者通過同行輾轉采訪到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意見。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戴維·巴爾的摩(1975年諾貝爾醫學獎)說:“據我所知,沒有證據表明核酸是一種營養物或有益健康。在我看來它不可能有任何益處。”

斯坦福醫學院的保羅·伯格(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對核酸產品的營養價值的評價是“絕對沒有”和“沒有任何特殊的營養價值”。

1978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維爾納·阿爾伯說:他的研究與“核酸營養”無關。但“據我所知,我們過健康的生活並不需要額外的核酸”。

這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都表示中國廠商將他們的肖像用於“核酸營養”的宣傳未征得他們的同意。

但崔秀雲對自己的“生命核酸”仍深信不疑,“科學史上起初不被承認,後來成為主流、被奉為經典的先例很多。”

“核酸專家”們不乏核酸營養品在國外風行的“證據”,但記者通過邁阿密大學的生物學助理教授孫玉波查尋,孫對此從未聽聞。在邁阿密主流商店難覓蹤影,孫只在華人社區發現了它,產品是從中國進口的“核酸營養品”。

============================================================

大連人向民主說不,薄熙來會是中國的葉利欽嗎?

前幾天有條消息,說大連市長、薄一波的大公子薄熙來升任副省長的時候,導演了一幕萬民空巷,灑淚相送的滑稽戲。二十一世紀,經過二十年持續高速經濟發展的現代中國,在那一刻仿佛回到了遙遠的唐朝。其中的荒誕、滑稽,讓人不禁大笑大罵。本刊曾經刊登文章,把薄熙來離任換成克林頓下野,後來又換成江主席上刑場,略表諷刺之意。

近來,聽《天安門文件》的編輯說中國政壇潛伏著葉利欽。我們興奮不已。派記者深入國內,走訪北京、遼寧等地,四處尋找“中國葉利欽”的影子。據北京出租車司機們說,薄一波的司機在六四那天被流彈打死,氣得他天天在家咒罵鄧小平。雖然《天安門文件》裏的薄一波也是推動戒嚴的八元老之一,是不是他良心發現,想為六四翻案,順便為子女的前途推一手呢?當我們問“薄熙來是不是中國的葉利欽”時,人們笑道:別逗了。誰都可能,唯獨他不可能。碰巧,不知誰在網上拋出這樣一篇文章:

《“核酸營養”的騙局與薄熙來其人》

前不久升任遼寧省代省長的薄熙來,近期的“政績”中值得大書特書的一項,就是他大力捧起的大連市拳頭產品、近幾個月來風頭日上的“珍奧核酸”。這實際上是他和中共元老陳雲的夫人於若木以生物高科技名義排演的一場商業大騙局。

根據《光明日報》的報導,“核酸營養”的全部研究工作早在1992年就已經完成。8年無人問津的“科研成果”,為何轉眼間一鳴驚人呢?這自然是與領導同志的關懷是分不開的。沒有薄熙來親自遊說,僅憑“珍奧核酸”的人馬怎能請得動陳雲夫人、“營養學家”於若木的大駕來為之助威。薄熙來本人到北京也是逢人就誇“DNA”,面向高層的宣傳輔以透過媒體的廣告轟炸,造起了喧天的聲勢。

“珍奧核酸”是個徹頭徹尾的騙局。只需高中生物學知識即可明辨,一則核酸是生物遺傳的基礎物質,存在於日常飲食中的任何動植物細胞;再則核酸口服後將被消化分解,不可能直接吸收。如此看來,“珍奧核酸”比江湖郎中用面粉炮制的“補品”更加惡劣,不但大騙其錢,而且危害消費者健康。

薄熙來、於若木出馬推銷“珍奧核酸”,果然成績不俗。筆者一位朋友年邁的父母已經花費兩千多元買“DNA”,現在得知真相,欲哭無淚。受騙的消費者令人同情,那麼薄熙來會不會出於同樣的同情心而改正自己的過失、制止這一騙局呢?答案只可能是否定的。

薄熙來此人高大英俊;任大連市長多年,政聲頗佳,亦有勤政愛民之望,包括對法輪功的打擊亦不遺余力。然而,在表象之下,與很多人的想象相反,真實的薄熙來絕不是共產黨內的清流。薄熙來只是更加善於偽裝而已。政治上的野心使他不得不偽裝,地方官的身份也為他處心積慮塑造個人形象提供了便利。

北京街頭流傳著薄熙來的兩件醜聞:其一,薄熙來出於政治目的,迎娶了相貌與他絕不班配的李雪峰的女兒,後來形勢變化,又把發妻一休了之,換了芭蕾舞演員。其二,1977年恢復高考,薄熙來報考北大,差分數線2分,憑著鄧小平給北大黨委書記周惠的批條,才得以後門入學。

這是文革後首開走後門上大學之先河。

膽小的薄熙來後來進入中國社科院新聞所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後沒見他當過一天新聞記者,卻學會了炒作自己和吹捧老江。

這裏重提這些“沈年老帳”,旨在從側面說明薄熙來的為人。這樣一個玩弄政治婚姻的投機者,以後(1999年)在全國率先樹起江核心的巨幅畫像,也就不足為怪了。

那麼,如何看待薄熙來在大連的“政績”呢?北京的市政建設,靠的是全國供養;大連也是如此,只不過方式不同,難以察覺:薄熙來作為“太子黨”,可以為大連不斷“貸”得不必真正償還的巨款。錢是老百姓的、國家的,買來的“政績”與口碑是薄熙來的。大連人在薄熙來治下落得實惠,他們中的很多人以後大概還會懷念薄熙來吧。筆者不禁想起齊奧塞斯庫的小兒子尼庫,他立志從政,也從地方官做起,而且的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80年代,羅馬尼亞全國物資緊張之時,尼庫的治下的錫比烏市卻得到更多的供應。時至今日,齊奧塞斯庫父子均已作古,錫比烏市懷念尼庫者仍大有人在。

目前薄熙來官運亨通,於是有人對他寄以厚望,認為他將來有望成為“中國的葉利欽”之類人物。的確,不管一個政治人物品行如何、動機如何,人民只需要他的政治行為在效果上與歷史的進程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就可以了。然而,薄熙來恐怕會讓抱有這種幻想的人失望。據熟悉他的朋友透露:此人性格上自私自利、患得患失而缺乏魄力,絕非銳意進取的改革派人物。他成為“中國的葉利欽”?可能性為零。

參考資料:

1.《中國青年報》2001年2月1日“基因食品”對健康並無幫助基因專家對一些公司提出抗議

本報北京1月31日電(記者張東操)各種號稱補充核酸的“基因食品”成了21世紀第一個春節人們送禮的新寵。這些“基因食品”以保健品的面貌上市,號稱能及時修復受損基因,迅速消除疾病,因而價格不菲。

然而新春伊始,我國“人類基因組計劃”重大項目秘書長楊煥明教授指出,人體不需要額外補充核酸,所謂的“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並無幫助。同時,對有人利用他的名義宣傳核酸食品的保健療效表示憤慨,他已經以不公開的方式對某些公司提出抗議。

在“基因與我們”的科普講座上,楊煥明教授回答了眾多關心“基因食品”的聽眾的咨詢。許多人是看到廣告上權威科學家對核酸食品的肯定後才購買的,實際上,他們受到了誤導。

2.新華社《國際專家稱人體不需要額外補充核酸》

新華社倫敦1月13日電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對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生物學專家和營養學專家指出,直接服用核酸對改善健康並沒有用處,過多服用還可能有害。。(王艷紅)3.“核酸營養”事件:觸目驚心的商業大騙局

李載平致光明日報社的一封公開信(2001年1月12日)

光明日報編輯部:

貴報一向在我的心目中具有較高的地位;可是2001年1月5日貴報所刊載的署名為鄧太焱的文章中,竟對我作了無中生有的、不負責任的報道。報紙應該講真話,不能憑空捏造。鄧文中講:"……在中國首先進行核酸應用於人體的研究,終於通過實驗證實外源DNA對人體新陳代謝的促進作用,找到了用基因延緩衰老,使人健康、年輕的秘訣,並掌握了最先進的核酸提取技術。采用這項技術提取的核酸純度更高,與人體同源性更好,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是核酸中的"極品"。成果一經公布,立即受到國內外專家的一致關註和高度評價。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基因研究先行者之一、中科院上海生化研究所的李載平教授評價說:這是一項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發現!……"。

事實上,我從未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場合,看過或評價過此項成果。我不知此項成果是什麼,更無從有幸表態"這是一項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發現"。借此機會我想講清楚,我沒有看到過什麼口服核酸會延緩衰老,使人年輕的科學材料。

我希望貴刊對此事進行查實,並盡快在貴報刊出此信,作出說明。

此致

敬禮

李載平2001年1月12日

抄送:大連醫科大學生化教研室崔秀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