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而優則仕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吳志雄南宋時期,官封平原郡王、位序丞相之上的一朝權貴韓侂胄,在杭州吳山上造了林間別墅“南園”,竹籬茅舍,花木掩映,一派田園風光。峻工後,韓侂胄親臨驗收,十分滿意,只說“但欠雞鳴犬吠耳”!然而,當他到附近轉悠時,忽聽到南園中傳出陣陣雞鳴、聲聲狗叫,趕快派人去看,才知是臨安知府趙從善伏在園中,學雞鳴犬吠。韓侂胄歡心大悅,從此對趙從善倍加親近、優寵拔擢。後來,趙知府果然升遷京官,當上了工部尚書。知情人背後笑他為“雞犬尚書郎”。
裝雞扮狗,謀得升遷,可謂“拍”而優則仕的典型。照理,在人民當家作主的今天,我們堅持的是公平取“仕”的幹部任用制度,“拍”而優則仕的封建流毒理應當成為歷史塵埃。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報載,地處黃淮之間平原上的某縣,經濟相當貧困。然而,縣長卻以招商引資為名批準投資832萬元,在城郊建起了一座占地1000多畝的現代化獵場。據知情人披露,這個市的主要領導喜歡打獵,縣長此舉乃“拍馬”有術。其“良苦用心”博得了上級“有強烈的開拓精神”的考察評價,也贏得了官運亨通——先升任縣委書記,現已登上了省裏某廳副廳長的寶座。
為了獻媚取寵,打著招商引資的幌子,不惜耗費納稅人近千萬元巨資修建獵場。“拍”而優則仕,在這裏演繹得多麼生動!只不過,在這“生動”的背後,留給我們的是沈痛的反思。
孔子在《論語》中云:“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對溜須拍馬之徒,古人尚且“恥之”,為什麼有的為官者不但不“恥之”,相反贊之、信之、用之?此其一。其二,在重大事項的決策上,在幹部的選拔任用上,我們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公開制度、監督制度,那麼,偌大的一個縣為何成為某個人獻媚取寵、謀求升遷的掌中物?拍馬有術者又為何能入仕、升遷?
發稿:2001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