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真苦農村真窮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2月20日訊】九十年代中期以後,在整個經濟波動中,農民受到雙重的壓力,一是農產品價格大幅度下降,農業收入大幅減少;二是在非農產業中就業的農民工受到排斥,使打工收入和非農經營收入減少。而在這些年,農業的稅收卻是逐年增加的,1993年全國農業各種稅為125.74億元,1998年增加到398.8億元,平均每年增加54.6億元。正稅之外,農村的各項收費負擔增加更多。這兩減兩增,是造成現在農民真苦、農村真窮的經濟原因。這幾年糧食等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農民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本人做過一個計算:糧食總產平均以一萬億斤計,1996年11月,大米、小麥、玉米三種糧食的平均市場價格為1.0355元/斤,當年農民糧食所得為10355億元;到1999年11月,這三種糧食的平均市場價格為每斤0.7075元,農民從糧食所得為7075億元,比1996年減少3280億元。當然,農民自食自用部分占大頭,農民的現金收入沒有減少這麼多,但單從糧食收入這一項,農民年收入(包括實物性收入)就減少了3280億元。如果把其他農業收入也粗略算進去,1999年與1996年相比,農民從農業生產獲得的收入,要減少約4000億元。2000年農業減產又減收,農民從農業獲得的收入將比1996 年減少4000億元以上。1997年到2000年,農民減收了16000億元以上。這就是農民在這次國家宏觀調整中所做的犧牲和貢獻。“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的問題,已經直接影響農村的發展,影響農村社會的安定,阻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影響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必須從戰略上考慮,開始調整城鄉關系,逐漸改變“城鄉分治,一國兩策”的格局。農民不富,或者,大量農村勞動力不從農業轉移出來,農村市場開拓不了,國民經濟也發展不好,城鎮化現代化也會嚴重受阻。我們要建設的是十幾億人口的統一的大市場,而不能繼續搞城鄉分割的兩個市場,把九億農民堵在城外。 (據《讀書》2001年第1期陸學藝/文)
發稿:2001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