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相逢下車揖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文逸飛在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以南)開化比較晚,人們也相當淳樸,朋友交往充滿了真心。
當一位越國人要與他人結為朋友時,都會先進行一個儀式:他們在地上堆起一個小土壇,用狗和雞當祭品,然後歌唱著祝禱:
君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
君擔簦,我跨馬,他日相逢為君下。
如果有天您乘坐大車而我戴著鬥笠,相遇時您一定會下車和我拱手行禮。
如果有天您擔簦步行而我乘馬前進,相遇時我一定為您下馬,真誠相待如昔。
平日朋友們也常常互唱這首歌,為彼此的情誼發誓;而這份誓言通常能夠實現。
“乘車”、“跨馬”是富貴者的交通工具,“戴笠”、“擔簦”(簦,一種有柄的竹笠,類似今天的傘)則是貧窮卑下者的裝扮。這首歌以含蓄的方式表達了友誼不因貧富懸殊而斷絕。雖然淺白而口語,卻無比深刻動人。
後來人們把這首歌稱為〈越謠歌〉,“乘車戴笠”更成了比喻友誼深篤的成語。
發稿:202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