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世界回眸

鋼琴詩人蕭邦的憂郁與浪漫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伊遐

鋼琴詩人蕭邦


蕭邦(Fryderyk Chopin)是19世紀傳奇的浪漫派鋼琴演奏家、作曲家。他一生只專註於鋼琴曲的創作,為鋼琴曲註入了新的生命。他譜寫的序曲、練習曲、圓舞曲,以及表現故鄉特色的波蘭舞曲,皆真情流露,他也被稱為“鋼琴詩人”。

蕭邦(Frédéric Chopin)1810年生於華沙,童年充滿了音樂。一開始他的父母很擔心,因為小寶蕭邦一聽到歌聲、鋼琴聲或其它樂器的聲響就會哭。他們以為這個孩子憎恨音樂。直到有一天,他們看到小蕭邦爬到音樂椅上,用小手彈出了曲調,他們終於在歡喜與驚愕的笑聲與淚水中明白,原來蕭邦是愛樂至極,喜極而泣!

蕭邦父親是法國人,後來歸化波蘭籍。他是一位法文教師,家裏時常寄宿著貴族子弟。母親則是貴族之後。蕭邦的童年圍繞著高尚的文藝氛圍,非常開心。

1816年6歲時,蕭邦跟隨著名的鋼琴教師沃確克.築維尼(Wojciech Zywny)先生學習鋼琴。他為蕭邦引薦了巴赫,並讓他盡情地即興。蕭邦從小就把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Well-Tempered Clavier)熟背在心,終其一生在音樂會前都要彈奏巴赫,作為暖身準備。

1817年,才7歲的蕭邦已創作出第一首作品《G小調波蘭舞曲》(Polonaise in G Minor)。蕭邦畢竟還小,是父親幫忙記譜的,但已“略有難度”!波蘭舞曲是波蘭王國的正統舞曲型式,本屬貴族演奏。

第二位老師是約瑟夫-埃爾斯內(Joseph Elsner),教導作曲。當時的風潮就是要教學生寫出奏鳴曲、交響曲、歌劇等等,但埃爾斯內看出了蕭邦的特別之處,鼓勵、支持他發揮自己的特長。這一階段,蕭邦常常旅行、演奏。

1830年,因波蘭起義,蕭邦離開故鄉,先拜訪英國,而後抵達巴黎。聽到俄國占領波蘭的消息後,他心系故鄉,卻必須流浪異國,這促使他寫下了高昂悲壯的《革命練習曲》(Revolutionary Etude)。

蕭邦在1831年抵達巴黎,因李斯特的安排與介紹,很快就在上流社會中享有名聲,有大量的貴族學生要跟他學琴。不久,他的束脩就足以讓他配備自己的馬車與華貴的服裝,儼然成為巴黎的音樂王子。音樂家李斯特、柏遼茲、貝裏尼、舒曼都是他的好朋友,他們也都公開贊揚他的天分。

這段期間蕭邦譜寫了許多練習曲、即興曲、圓舞曲、馬厝卡舞曲等等,給學生練習用。其中有許多傑作,改變了人對練習曲的觀念。教導學生的時候,他對音樂的要求也很高:不只要精確,而且要培養出細致的敏銳度與想像力,特別是對“彈性速度”(tempo rubato)的領會。

按蕭邦的說法,所謂“彈性速度”,就是在樂句中,右手輕微地更往下壓一點,或是停留再久那麼一點,同時左手持續固定的節奏不變——看似不經意,卻能產生扣人心弦的效果!

雖然小有名氣,但因為身體的關系,蕭邦只喜歡小型的室內樂。在幾個好友面前,他喜歡即興揮灑驚人的樂段。在那文藝鼎盛的巴黎夜晚,可能某個室內沙龍裏,蕭邦會與李斯特四手聯彈,來個雙重奏,而幫忙翻譜的可能就是門德爾松與柏遼茲!就是這樣,他公開表演音樂也沒有超過30場!小巧的鋼琴曲最能表達他的心情,尤其“夜曲”(Noctune)最能表現細膩的渴望與悸動。

蕭邦身體一直不是很好,但總是帶著開心、樂觀的微笑,其音樂中有一麼淡淡的憂郁、唯美的浪漫與抒情。

他的音樂聽來流暢優雅,但卻是來之不易。他常常關在房裏好幾天,一修再修,直到完美無瑕!

蕭邦一生愛唱歌,最心儀意大利作曲家貝裏尼(Vincenzo Bellini)的歌劇。貝裏尼以旋律優美和行雲流水的“美聲”(bel canto)唱法著稱。蕭邦常常哼唱貝裏尼的作品,在他的鋼琴曲中也有如歌吟哦的特質。

蕭邦共有21部夜曲作品,他的夜曲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到愛爾蘭作曲家和鋼琴家、夜曲的發明者約翰·菲爾德的影響,而蕭邦的夜曲作品聽上去更加地和諧,充滿變換的韻律,曲調也更加靈活,有美聲唱法的風格。

蕭邦的曲子輕盈、華貴,而甜美。一曲曲作品,如泣如訴,有童年的歡愉,親友故土的鄉愁,對情的渴望、人生無奈的哀愁……

蕭邦1848年在巴黎舉辦了他的最後一次音樂會,此後他訪問了英格蘭和蘇格蘭,本打算11月在倫敦再舉行幾場音樂會和沙龍演出,但蕭邦卻突然中止了演出。他說自己在鋼琴上看到了幻象,不得不離開以平靜情緒的波動。

多情易感的蕭邦1849年10月17日因肺結核於巴黎的家中去世,時年39歲。蕭邦被葬在最心愛的歌劇作家貝裏尼旁邊,位於巴黎市內的拉雪茲神父公墓。依照他的要求,他的心臟被送回波蘭,流放異鄉二十年,他的心終於能夠安眠故國。

蕭邦的即興曲作品中,代表作品是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它是在蕭邦去世後才發表的,因為蕭邦在作曲完畢後才發現,作品的中段與波希米亞作曲家伊格納茲·莫謝萊斯(1794年—1870年)的一首鋼琴作品驚人地相似,所以蕭邦不願意將其發表。

(摘自大紀元網,稍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