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心靈甘露

一個人到底需要多少土地?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許茹

俄羅斯19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列夫-托爾斯泰曾創作過一篇題為《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的短篇小說。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個叫帕霍姆的農民,他為了養家糊口,一直辛勤勞動,但卻仍沒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土地,生活十分貧困。因此帕霍姆常常想,只要擁有了自己的土地,“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一天,帕霍姆聽說鄰村的一個擁有300公頃土地的小地主想賣掉自己的土地,於是和家人商量後,傾其所有並借了一部份錢,支付了50公頃土地一半的款項。帕霍姆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土地。

在自己的土地上,帕霍姆借來種子,開始耕種,並獲得了一個好收成。他用了一年時間就償清了所有債務。於是他也成了一個地主,“可以耕種自己的土地,在自己的土地上曬幹草,砍自己的樹,在自己的牧場上放牛。當他去耕地或者察看莊稼、草地的長勢時,心中充滿了歡樂。”

可是有一天,帕霍姆聽說伏爾加河地區有人在大量賣地,不少曾經一無所有的人買地後都成了富戶,他非常心動,便賣掉了土地、田產和牲口,前往那個地區。果不其然,帕霍姆的生活比以前強了十倍。他買了大片的耕地與草場,還養了許多牲口。

起初,帕霍姆對一切都還比較滿意,但漸漸的,他不再滿足,希望擁有更多的土地,種更多的麥子。不久,他聽說在遙遠的巴甚基爾,只要與當地的頭領搞好關系,就可以買到十分便宜的土地。他遂把田產交給自己的家人看管,然後帶領一個仆人啟程前往巴甚基爾。

帕霍姆將來意告訴了巴甚基爾人,並給了他們的頭領一些禮物。頭領告訴他,他們以天為單位賣地:“你一天走多遠,走過的土地都是你的,而價格是一天1000盧布。”“但有一個條件:如果你不能在當天返回出發地點,你就將白白失去那1000盧布。”巴甚基爾人會跟著帕霍姆在走過的土地上做記號。

帕霍姆聽了非常高興,就與頭領約定第二天清晨一破曉就集合,然後在太陽升起之前趕到出發地點。第二天一早,帕霍姆就出發了,他走了很遠很遠,但仍舍不得往回走,太陽偏西了還是不知足。等到太陽落山前,他竭盡所能跑了回來,但已是精疲力竭。最終他摔了個跟頭就再沒起來。帕霍姆死了!巴甚基爾人咂了咂嘴,表示他們的同情。

隨後,帕霍姆的仆人在地上挖了一個坑,把他埋在了裏面。帕霍姆到底需要多少土地呢?他最後需要的土地只有從頭到腳六英尺那麼一小塊。

帕霍姆對土地無限追求的過程或許讓人世間的每一個人深思:我們到底需要多少房子、多少衣服、多少食物、多少金錢、多少名車名表呢?想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受欲望的驅使,去追求那遠遠超出我們自身需要的東西,並為其壓得喘不過氣來,為之煩惱、傷心。然而,到頭來,一切轉瞬成空,哪個能在百年後帶走呢?

托爾斯泰曾說:“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中國人也說:“知足常樂。”只是世間有幾人能做到呢?

(轉自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