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新年話“福”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智真

【明心網】“迎春祝福”、“開門迎福”、“迎春接福”、“新春話福”,在我國傳統農歷新年到來之時,家家戶戶都將大紅“福”字,喜洋洋的貼在大門上。人們還喜歡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運、福氣、福星、福份、福祉、福至心靈、幸福等等,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民間祈福文化由來已久,所謂祈福是指人們敬天拜神,特別是在遇到危難之時,希望得到神明庇佑,增加福運,化險為夷,平安度劫。

我國自有文字以來,就有“福”的象形文字,“福”字在甲骨文中表現意義為“雙手捧酒食奉於神主前”,這是古代祭祀的形像寫照,含義是向上天祭祀祈求,敬拜上帝,會帶來無盡的平安和喜樂,這就是真正的福。

漢字“福”、“示”是祭壇的象形文字,多與祭祀、神明、祈禱、企盼有關,古代的人接近祭壇,是要得到上帝的引領和神性的啟示。後來這個象形字的意思引申為 “啟示”,當用作部首時,代表上帝或神明;右邊的字旁,解釋為神所賜的一口田,也有解釋為每個人都有神所賜的一口田(良心田),找回那心靈的一方凈土,福即至。

表示人們虔誠信神,由神所賜福。當中有一個字形“福”它解釋為神(示)所賜的一口田意謂:每個人都有神所賜的一口田(良心田)。找回心裏那一口田。福即至。

《左傳》上說:“福,佑也”,意思是神靈保佑,逢兇化吉為福;《左傳莊公十年》上說:“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這裏福也是護佑的意思。《詩經》的雅頌中有“報以介福,萬壽無疆”、“君子萬年,福祿宜之”;《說文解字》中說:“福,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之謂備”。“福”具體指什麼呢?古人歸結為五個方面,謂之“五福”,即快樂、幸運、長壽、崇尚美德與和平。

中國書法歷來就有寫“福”的傳統,“福”字成為人們書法作品的重要內容。歷史上文人墨客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福”的墨跡。楷、行、草、隸、篆諸體應有盡有,規格多樣,內涵豐富。特別是在書法界早已流傳著的“百福圖”、“千禧圖”更是享譽中華,影響世界的佳作。相傳清康熙皇帝寫的福字,被譽為“天下第一福”,康熙一生愛好書法,雖然他的書法極佳,卻很少題字,也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說法。

康熙親筆所書的這個“福”字筆法渾圓遒勁,並以“康熙禦筆之寶”印璽加頂,被稱為是體現了傳統文化的正宗福氣。由於這個“福”字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人們認為是鴻福無邊、無邊之福,民間稱之為“五福之本、萬福之源”。

每一個人都盼望得到福氣和福份,趨吉避禍。但到底怎樣才能得到真福呢?怎樣的人才算是有福呢?古語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意思是說天道不分親疏,對所有的人都是一視同仁的,但行善是符合天道的,所以天道總是與善良的人同在,讓善良的人做起事情來猶如神助。

也就是說讓人們多行善事,正如佛家所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只有不斷的做符合天道的事情,感動上蒼,才能得到神助。因此幸福與真誠、善良、無私為伍,它總是出現在有德行的人身邊,它與虛偽、奸詐、陰險、狠毒水火不容。

福與德緊密相關。德福,即道德與幸福,乃中國傳統倫理文化中的一對重要範疇。所謂攸好德,是指生性喜好道德。德是行為主體獲得幸福、避免不幸的重要途徑之一。德福關系的理解,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首先,人是否幸福由外在於人的天道或神決定。有意志的天道或神秉執公正,懲善罰惡。因此人們敬畏天命,懂得感恩、知恩、報恩,修明德行,增長福德。如《詩經》中強調修德配命,達到“配命”的價值目標,即與天的意志、命令相配,結果自然是獲得“多福”。

其次,盡管天道或神主宰著人的禍福,可以感知人德行的善惡,但是人人都可以通過修養德行來改變命運。美好的德行將保有上天賜予的幸福,無德的行為則導致福的喪失與災難降身,人所遭遇的一切禍福皆非偶然。我國古語中有:“禍福無門,唯人所召”、“禍由惡作,福由德生”。可見禍福之根源在於人之心。

孔子說:“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孔子的幸福觀在於內在德性的完善,惟有實踐道義的正人君子,方能品嘗幸福的無盡滋味。唐代醫藥家、養生學家孫思邈在《福壽論》中說:“福者,造善之積也;禍者,造不善之積也”、“福兮可以善取”,指福是從善那裏修來的,行善積德,助人為樂,不僅可以使自己增長福份,還會福及子孫後代;如果一個人無品無德,為非作歹,邪惡欲念,“禍”也會隨之而來,而無真正的幸福可言。

所以無德即無福。傳統文化提出德行為福的前提,倡導人要修德向善,道德修養的不斷提高,會促進幸福的獲得,會有福德和福報。自古以來,祈福、祝福是人們的共同願望。“福”是人們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