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主流媒體報道神韻演出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12月21日訊】音樂評論家:神韻真的很神聖(明慧記者王英報導)美國著名作家和音樂評論家阿莫羅西(A.D. Amorosi)十二月十六日在《費城城市日報》(Philadelphia City Paper)上發表評論說,他看過神韻晚會,並認為神韻藝術團的確很神聖。他們向人們講述著古老的神話傳說和具有教育意義的理念。那些舞蹈家、擊鼓手和歌唱家們似乎經過了久遠的等待,終於在今天用歌聲表達了出來。
![]() 美國著名作家和音樂評論家阿莫羅西(A.D. Amorosi)十二月十六日在《費城城市日報》(Philadelphia City Paper)上發表評論 |
阿莫羅西表示,當他第一次聽到神韻藝術團的名字時,他想他們應該跟上帝或神沒有什麼關系吧?但是很快他就發現,神韻藝術團的確很神聖,而且是份量極重的:神韻藝術團完全與中共政權無關,自二零零六年成立以來,這個總部位於紐約的文化組織通過盛裝的舞蹈、傳統的樂器、和宏大的樂隊,向人們講述著古老的神話傳說和具有教育意義的理念。
阿莫羅西看過神韻晚會,他認為晚會好象有很多東西要表達。他說:“但真正觸動我的是,他們是如何將東西方樂器,以及二胡完美的結合了起來。舞蹈中講述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清朝,還有舞臺上的天幕出現敦煌石窟佛像,以及不斷變化的蓮花圖案。沒有中共的血紅旗子或是中共軍人的影子,也沒有那些杜撰的愛國主義神話。”
阿莫羅西表示,神韻演出所展現的,是色彩和舞姿的流淌,這些舞蹈家、擊鼓手和歌唱家們似乎經過了久遠的等待,終於在今天把這些用歌聲表達了出來。事實上,他們真的表達出來了。
費城家庭報:神傳文化
費城家庭報紙The Bulletin十二月十九日發表文章說,“不同凡響”這個形容詞常常被濫用,但神韻巡回藝術團的表演卻是切切實實的“不同凡響”。
神韻巡回藝術團在十二月十九至二十一日於費城的美麗安劇院演出。這場表演讓全世界想起了中華文化的燦爛與輝煌。其中太多太多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了,但透過舞蹈、歌曲和音樂,與遠古的傳說和見義勇為的現代故事編織著在一起,這段歷史復活了過來。
一位本地的舞蹈家對這場表演有特別深刻的感觸:在上海出生的吳巡天是在蒙哥馬利郡長大的,他致力於中華文化的復興,並希望所有人分享他的成果,這已經成為他的使命。
這位二十一歲的舞蹈家從小就受中華文化的薰陶和洗禮,他的父母一直對他強調傳統文化的美和內涵。“我們慶祝中國新年,而我常常會去參加舞龍舞獅”吳巡天憶起。
吳巡天在費城藝術大學第一年的時候仍堅持著他的理念,當他聽到神韻藝術團時,他毫不遲疑的選擇了離開大學加入了神韻。
“這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歷練,而且對於我的尋根是非常有意義的。”他在紐約上州的訓練中心接受電話訪問時說:“這裏的演出水平非常驚人,而我看到全世界觀眾的反應時實在太滿足了。”,
神韻藝術團在美洲、歐洲及亞洲都有演出。吳巡天註意到在遠方的同胞們即使失去了與他們自身歷史與文化的聯系,他們對神韻的演出卻非常感動。
吳巡天解釋,“舞中有很多翻滾,但比外表的動作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能夠展現出我們的內在,我們的內涵。”
而對神韻藝術團樂隊的指揮,新澤西出身的陳纓來說,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就是要能為約四十位東西方混合的音樂家編寫出合適的原創舞曲。對這位上海出生的指揮家來說,她形容整個表演的創作有如“挖掘一座失去的寶藏” ,而音樂對整場演出的體驗又是至關緊要的。
“其實我們大多是采用西方音樂,因為西方音樂大多由許多的弦樂所組成。”陳女士說:“幸好我們所有的音樂家都擁有驚人的熱情,都一起來參與挖掘這個寶藏。”
各地的評論家對這場多有好評。線上“百老匯世界”贊揚:“美麗非凡…傑出的編舞”。“網路歌劇”雜志推贊:“看的驚異、聽的高興!”MSNBC新聞則簡單的一個形容:“不得了!”
“美國的觀眾是最高興的,聽他們的掌聲和歡呼就知道了。”吳巡天說:“當我們聽到觀眾的熱烈回應時,我們就知道我們的一切辛勞都是值得的。”
發稿:2008年12月21日
更新:2008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