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雜談隨筆

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貫明

【明心網】在日常生活當中,有許多人經常以自己的得失的角度來衡量事情的好與壞,有些人每天都為蠅頭小利而樂而憂。然而,由於人們看到的只是事情的表象,有許多事情其實無法馬上判定是福是禍。得到未必是福,失去也不一定是禍。沒有挫折就不會有智慧,沒有付出就難以有收獲。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一語出自《老子.五十八章》,意思是說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也就是說,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就會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

最能說明禍與福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例子莫過於一則“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寓言故事,它出自於《淮南子•人間訓》。故事中說,靠近中國北方邊塞的地方,住著一位老翁。老翁精通術數,善於算蔔過去未來。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馬,無緣無故掙脫羈絆,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鄰居都來安慰他,但是他心中有數,平靜地說:“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幾個月後,那匹丟失的馬突然又跑回家來了,還領著一匹胡人的駿馬一起回來。鄰居們得知,都前來向他家表示祝賀。老翁無動於衷,坦然道:“這樣的事,難道不是禍嗎?”

老翁家畜養了許多良馬,他的兒子生性好武,喜歡騎術。有一天,他兒子騎著烈馬到野外練習騎射,烈馬脫韁,把他兒子重重地甩了個仰面朝天,摔斷了大腿,成了終身殘疾。鄰居們聽說後,紛紛前來慰問。老翁不動聲色,淡然說道:“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又過了一年,胡人侵犯邊境,大舉入塞。四鄉八鄰的精壯男子都被征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參戰,死傷不可計數。靠近邊塞的居民,十室九空,都在戰爭中喪生。惟獨老翁的兒子因跛腳殘疾,沒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殘年余生。所以福可能轉化為禍,禍也可變化成福。這種變化深不可測,誰也難以預料。

古詩中說:“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做事情成功之時,無須洋洋得意;碰到困難與挫折之時,也不必灰心喪氣。如果不執著問題的表象,用另外一個角度來冷眼看人生,那麼得失也就不必在短時間內立即判斷,因為所有的問題中都潛藏著陷阱和機會。

一次失敗就是一次假期,樂觀豁達之人都懂得享受假期而不會埋怨他人,反而會利用這種機會休養好自己的身心,冷靜的思考人生、總結經驗,在假期過後重踏人生旅途時就會出現新的轉機。即使是遇到了最壞的狀況時,也應該看到人生處處隱藏著令人意想不到的機會,坦然面對人生中的挫折,不屈不撓,就必能走向光明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