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世範》選譯(三)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言忠信 行篤敬言論講究忠信,行動奉行篤敬,這是聖人教人們如何獲得鄉裏人們敬重的方法。
大概在財物方面,不做損人利己的事;在艱險困苦的處境時,不做妨礙別人而方便自己的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忠”。一旦向人許諾,就是一絲一毫的小事,也一定要有結果;一旦約定期限,就是一時一刻也不耽誤,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信”。
待人接物熱情厚道,內心誠實敦厚,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篤”(譯者註:“篤”是真誠、厚道、純正的意思)。禮貌謙敬,言辭謙恭,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敬”。
如果能夠做到這些,不僅能得到鄉親的敬重,就是做任何事都能順利。然而恭敬待人一事,因為對自己毫無損失,世人還能做到。可是如果表面上待人很好,心中卻輕視鄙薄,這就成了能“敬”而不能“篤”了,君子將這種人稱為奉承獻媚的小人,鄉親們久而久之也不會再敬重他。
*嚴律己 寬待人
忠誠、有信、厚道、恭敬,這些品德先要自身具備,然後才可能希望別人具有。如果自己還沒有完全達到這些要求,卻以此來苛求別人,別人便也會以此來責怪你。
現在能自我反省是否做到了忠誠、有信、厚道、恭敬的人是很少的,而以此來要求別人的卻比比皆是。其實,即使自己做到了這些,也不必要求別人一定做到。
現在有的人能做到這些,確實是不錯的。可是他想要別人也都象他一樣,一時不稱自己的心,就狠狠的責備人家。這種人決非有容人之德的人,是很容易與人結怨的。
譯者註:《論語》中記述的一個小故事也闡述了這個道理。子夏的學生向子張請教怎樣與人交往。子張說:“君子尊重賢人,也容納普通的人;嘉獎好人,也同情能力差的人。如果我自己很好,什麼人不能容納呢?如果我自己不好,別人將拒絕和我交往我又怎麼談得上去拒絕別人呢?”
發稿:2007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