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論治國須除社鼠與猛犬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鄭義【明心網】晏子(?--公元前500年)名嬰,字平仲,春秋時齊國人。曾輔佐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晏子為相,註重節儉,厲行仁政。在朝廷上,國君向他所有問詢時,他就直言答對,絕不阿諛奉承,虛與委蛇。
有一天,齊景公問晏子:“治理國家,最害怕的是什麼?”晏子沈思了一會兒,回答說:“最害怕的是社鼠和猛犬。”
景公問:“為什麼這樣說呢?”晏子講道:“社廟是用木質材料架構起來,再塗上泥土塑造而成。老鼠見那裏有許多供品可食,就藏身在社廟,一生享用不盡。敬神的人,想捕殺這裏的老鼠,用棍子打不著它;用火熏烤它吧,又怕燒壞了社廟;用水去淹灌它吧,又怕沖壞了社廟中的泥土。這些社鼠,可真是食用不盡,樂死無憂。國家也有這種老鼠,他們就是那些受到國君所任用的小人。這些小人對國君刻意逢迎,報喜不報憂。而對待百姓,則是欺壓盤剝,無惡不做。老百姓對這幫害民賊,敢怒而不敢言,因為他們得到了國君的庇護。所以,我認為:要想把國家治理好,就要下決心除掉這些社鼠!”
那麼,猛犬是比喻什麼呢?
晏子接著講:“有個賣酒的人,他家的酒,釀造的很好;他用來裝酒的器皿,洗滌得也很清潔;酒店的招牌,掛得也很顯眼。可就是沒有人來光顧他的生意。他問老鄉們是什麼原因?老鄉們回答:是因為你家,養了一只兇惡的猛犬。人們怕被猛犬所傷,都不敢到你家去買酒了!一個國家,也像酒店一樣,要想國家興旺發達,必須除掉阻擋百姓,傷害人民的猛犬。”
(事據《晏子春秋》卷三)
發稿:2007年5月5日
更新:2007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