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伯夷求仁得仁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伯夷、叔齊,是殷商諸侯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立三兒子叔齊為嗣,等到父親死了,叔齊要讓位於大哥伯夷。伯夷說:“讓你繼位,是父親的遺命啊,”於是他逃走了。叔齊也不肯繼位,跟著逃走,都城的人就立了次子。

伯夷、叔齊聽說西伯姬昌善於養老,於是商量著等老了就一起去依附。

等他們去的時候,西伯已經死了,兒子武王用車載著木頭牌位,上面稱父親為“文王”,向東前去討伐紂王。

伯夷、叔齊拉住武王的馬,勸諫道:“父親死了,還沒有為他安葬,就大動幹戈,可以說是孝嗎?你是殷商的臣子,卻想弒殺君王,可以說是仁嗎?”

武王左右的衛士舉起兵器想要殺他們,姜太公阻止說:“這是義士啊!”攙扶他們離開了。

武王伐滅殷商後,天下諸侯都尊奉周王為天子,而伯夷、叔齊以此為恥,認為自己身為商臣,理當不吃周朝的糧食,於是跑到首陽山隱居,采薇充饑,最後餓死在首陽山。

孔子高度評價伯夷、叔齊,說:“伯夷、叔齊不念人舊惡,所以別人也不怨恨他們。”伯夷、叔齊非常耿介,這樣的性格卻能不招人怨恨,正是因為他們對所厭惡的人,只要能改過,就不再放在心上的緣故。

孔子又說:“齊景公擁有馬匹四千,死的時候,百姓不認為他有德,所以不加以稱頌。伯夷、叔齊在首陽山餓死,百姓到今天還稱頌他們。可見百姓是否稱頌一個人,看中的不是他有多少財富,而是他有多少德行。”

後來子貢問孔子:“伯夷、叔齊是什麼樣的人?”孔子說:“古代的賢人啊。”

子貢問:“他們後悔嗎?”孔子說:“求仁而得仁,又有什麼可以後悔的呢?”

(出自《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