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雜談隨筆

憶兒時:古代雨衣──鬃須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吳樹枝

【明心網】‘水’是神賜於萬物生命的珍貴禮物,是萬物滋長的泉源。有句話說:‘有水就有生命’、‘水是萬物之源’、‘沙漠中的綠洲’,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在在顯示‘水’之於每一個生命有多麼重要。

大地變化萬千,氣候依地形區域不同,而其雨量相差甚大。就拿臺灣寶島來講,多山高嶺的東部與平原西部,其降雨量就有很大的區別。東部多高山,地形陡峭,剛好攔截雲中水氣,雨水自然充沛,有時還過量呢!若是碰到臺風光臨時,更是豪雨不停,洪水滾滾,稻田汪洋一片,宛若湖泊,形成奇特景觀。

天然植物編織‘鬃須’

古代以農業為主,工業尚未發達時期,百姓都懂得用天然植物編織成擋雨工具---“雨衣”。而這雨衣它的名字叫‘鬃須’,這是筆者小時候常使用的雨具‘鬃須’。它是以一種天然材質‘鬃樹上的須’作為材料做成,很笨重,軟中帶硬,卻是古代擋雨水的好材料。

‘鬃須’這玩意兒有些農民自己會做,但困難度比‘鬥笠’要高,也費時,故除少數農民自編外,大都采取購買方式。在40、50年代,在鄉下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許多套‘鬃須’備用,它分成上下兩截,就如同現代人穿的套裝一般。不過這天然雨衣雖然可擋風雨,穿著身上卻很刺皮膚,現在想來還渾身不自在哩。

‘鬃須’與現在的雨衣相同,尺寸也分大、中、小,但沒有現在分得這麼細。也有訂做的,就如胖子身材其魁梧壯大,大號根本無法適應只好訂制,且價碼也不一樣。以前做生意,可說絕大部份都是誠實交易,而且同村裏的人都互相認識,不會亂開價的。

但隨著時空轉移,塑膠工業起飛後,‘鬃須’逐漸被塑料制成方便、輕巧、價廉的膠制雨衣所取代,此項傳統技藝逐漸沒落,至今快速悄悄的不見蹤影,留下的只是好用,但笨重、刺皮膚難受的回憶。

現在鄉下要想看到‘鬃須’已經是不太容易了,只有在少數傳統博物館可窺見其貌,還得專人解說呢!現今40歲以上的讀者大都能有印象,年輕的則可能沒有概念,此文或許能幫助你對雨衣的演變過程,對‘鬃須’有進一步認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