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話月(上) 令人向往的美麗傳說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嫦娥奔月這天正巧是八月十五日,因此人們便在每年的這天祭拜月神,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而中秋節拜月的習俗也就流傳下來了。(大紀元) |
◎心語整理
【明心網】中秋節是個充滿了詩情畫意,又富含濃濃人情味的節日。“中秋”一詞,最早出現於《周禮》∶“中春,晝擊土鼓,吹豳詩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所謂中秋,是因我國古代時把農歷每季定為三個月,分別是孟、仲、季。因為農歷八月十五是秋季的正中,故八月十五被稱為“中秋”,或“仲秋”。
據傳中秋節源於古代的秋季祭月的儀式。在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禮記》上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夕月就是拜月之意。所以在中秋時,對著天上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便逐漸流傳到民間。到了唐代,這種習俗更受重視,人們慢慢由觀月、賞月、望月、拜月、祭月等相關活動,演變為固定的慶祝節日,《唐書.太宗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之後,中秋節盛行於宋代,到了明清時,已成為我國重要節日之一了。
由於中秋節的活動內容,不管賞月、拜月或玩月,都是以月亮為主角,所以中秋節又稱為“月節”或“月夕”;中秋節的月亮圓滿,象征著人團圓,因此又稱為“團圓節”。中秋節前兩天叫做“迎節”,俗稱“迎月”;節後兩天叫做“余節”,俗稱“追月”;中間十五才叫“正節”,就是俗稱的“賞月”。
自古以來月亮給人皎潔、明亮、柔和、恬靜、神秘的感覺,更賦予了文人墨客極其豐富的想像,而詠月的詩文詞賦也多不勝數。中秋節的月亮又圓又亮,不僅讓人倍感溫馨,也充滿了種種美麗的神話傳說。
嫦娥奔月
傳說盤古開天時,天上同時出現十個太陽,酷熱的天候使得土地幹裂,海水枯竭,民不聊生。這時有個英雄叫後羿,他非常同情受幹旱之苦的百姓,便毅然登上昆侖山頂,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還命僅剩的一個太陽要按時起落,讓人民能安居樂業。但很不幸的,被後羿射下的九個太陽,原來是玉帝兒子的化身,玉帝知道後勃然大怒,便將後羿和他美麗的妻子嫦娥貶為凡人。不過西王母娘娘很同情後羿,就送了一包長生不老藥給他。
不久,後羿因射下九個太陽有功,被人民擁戴為王。但是稱帝後的後羿卻性情大變,成為殘暴的君王,嫦娥屢勸不聽,最後嫦娥為免後羿長期暴政統治人民,於是她偷偷的把長生不老藥全吞下。吃完藥後,突然她身輕如燕,並朝著遙遠的月宮飄然而去,從此她就住在廣寒宮成了月神。因為她奔月這天正巧是八月十五日,因此人們便在每年的這天祭拜月神,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而中秋節拜月的習俗也就流傳下來了。
吳剛伐桂
相傳在漢朝有個叫吳剛的人,他做事總是耐心不足,學什麼都是幾天的熱度,時間久了,一事無成。他總想著能不費力就做成一番大事來,後來他覺得做神仙最神氣,於是他下定決心離家訪名師修仙道。有一天,他來到了深山裏,終於讓他在一棵高大的老松樹下找到了一個白胡子神仙。吳剛恭敬的求他教導神仙之術。
白胡子神仙看他說得挺有誠心,就說:“明天你跟我上山學采藥吧!”隔天吳剛依約前往,兩人一連爬了十幾天山。白胡子神仙很仔細的教導他各種藥草的名稱、用途,但吳剛還沒聽完就煩了,還不高興的嚷道:“神仙都是逍遙快樂的,我們為什麼要辛苦的爬山采藥呢?”白胡子神仙看他一臉不耐,就對他說:“那我給你一本書,書裏面有天地萬物的道理,你讀通了再說吧!”吳剛接過書問道:“是不是讀完書就可以變成神仙啦?”白胡子神仙點點頭說:“你用心把書裏的道理學通了,到時再學仙術自然就容易多了。”
吳剛開心得天天讀著天書。可是過了幾天,他又故態復萌了,常讀著讀著就睡著了。白胡子神仙看了搖搖頭失望的說:“我問你,你到底為了什麼來學仙道的?”吳剛回說:“我想學飛,飛到月亮上去玩玩呀!”白胡子神仙嘆了口氣,就答應帶他上月亮玩。到了月亮上,吳剛東走西逛,突然發現一棵大樹,他問白胡子神仙:“這是什麼樹啊?”白胡子神仙回答他:“這是一棵五百多丈高的桂樹,你在人間永遠看不到這麼大的樹。”
吳剛覺得無聊也玩夠了,就吵著要回去。白胡子神仙對他說:“剛才我幫你飛到月亮上,現在你得自己飛回去。”吳剛吃驚得對白胡子神仙說:“我又不是神仙,怎麼飛回去啊?”白胡子神仙指著地上的一把大斧頭說:“你用這把斧頭砍倒桂樹,就可以成仙飛回地面了。”
於是吳剛拿起斧頭就砍,可是他每砍一下,桂樹隨即自動愈合。白胡子神仙哈哈大笑說:“這棵桂樹又叫‘三百斧頭’,有恒心、耐性的人,連砍三百斧就能砍倒它。如果沒有恒心及耐性,那砍完缺口就又會長好,砍了也是白砍!”可惜吳剛生性懶惰又沒耐性,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月亮上不斷的砍著桂樹,想成為神仙的願望也無法達成了。
玉兔搗藥
傳說天上有三位神仙,他們化身為可憐的老人,分別向猴子、狐貍、和兔子乞討食物,猴子與狐貍都有食物送給他們,但可憐的兔子卻沒有任何東西能幫助他們,於是兔子對三位老人家說:“你們吃我的肉吧!”說完,就躍進熊熊烈火中。神仙們大受感動,就把兔子送到月宮成了玉兔,並日夜不停的替神仙搗藥。
玄宗遊月
唐朝時最富傳奇色彩的便是“玄宗遊月”傳說了。據傳某年中秋夜,唐玄宗與道士在宮中祭月,玄宗突然興起遊月宮的念頭,身旁的道士隨即作法,只見道士將手杖拋往天空,瞬間化為一座空中銀橋。玄宗登橋步入月宮,見宮門前寫著“廣寒清虛之府”。這時,傳來陣陣悠揚、宛轉動人的仙樂,還看到眾多仙女隨著樂音翩翩起舞,玄宗看得入神,聽得更是渾然忘我。回到人間後,玄宗將記在腦中的月宮音律,譜成舞曲,這就是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發稿:2006年10月5日
更新:2006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