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死的回憶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劉墉【明心網】美國心理學家瑞蒙模第,曾經在“死後的世界(LifeafterLife)這本書裏,敘述了許多曾經瀕臨死亡,甚至被醫生宣布為死亡,後來又奇跡般復活者的回憶,並統計了他們的共同點:
“聽到特殊如蜂鳴一樣嗡嗡的聲音……。
穿過一條漆黑的隧道……
看見遠處一片燦爛的神光……。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要算是瀕死者所見到的“生前重要人物的重現”了!
有些人是在穿過隧道時,開始這種回憶,有些人是在神光的帶領下,以旁觀者看生活紀錄片的方式,重睹過去的種種。
更有許多人,是當危險發生,而自忖必死時,瞬間閃過心愛人的影子。
我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驗。是少年時不慎溺水,在掙紮的幾秒鐘之內所看到的。那些畫面以閃電般的速度飛過腦海,至今仍然印象清晰。
或許正因此,使我對瑞蒙模第的研究報告產生共鳴,更使我對每一位曾有頻死經驗的
人,感到興趣。
我曾問一位經歷殊死之門的老兵:
“當你與敵人遭遇,短兵相按時,心裏可曾想到什麼?”
“性命交關,不是他死,就是我亡!還能想什麼?”老兵回答。但是跟著又說:“不過我老婆、孩子,還有娘的臉,倒不知道為什麼一下子飛過去!”
我更註意到一個已經坐上電椅,卻在最後一分鐘被州長宣布暫緩執行的死刑犯,在接受訪問時說:
“我想到我的女朋友和我的家人!”
“你難道沒有想到那些被你亂刀殺死的人,可能在死亡之後的世界另一邊,等著問你尋仇?”記者問。
“沒有!因為我既然接受死刑,就不再欠他們的了!真正欠的,是那些愛我的人!”
我常想,人死之前,瞳孔先擴大,而看不見東西,是否正是上天的美意,讓眼前親人的面孔,不至於幹擾頻臨死者的回憶。
我也常想,那站在死者之前,自以為是最最親愛的人,是否知道,在逝者飛速閃過的面貌中,有更重要的人,而那人不是自己,甚至是自己全然不知道的人?
我甚至想:對於自認為一生中,沒有一個親愛的人,或對世界充滿恨意的人而言,他死前的畫面是否將呈現一片空白,抑或仍然會有人物跳出,譬如那在饑寒中,給他一塊面包的陌生者,或偶然間握過他的手,而引起心靈觸動的異性。
至於那初生,還未能睜眼,就離開世間的嬰兒,他記憶的影片,又將如何呢?
是一無所有?抑或羊水的流動?母親的心音?與四周的柔軟、溫馨?
而那,恐怕反而是最純潔、唯美,而毫無愛恨交織與矛盾的吧!?
發稿:2006年10月26日
更新:2006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