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的希冀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荊毅【明心網】讀書只要不為考試所迫,一般來說是很快樂的。買書則不然,喜憂參半。
逢假日,我常在書店的書架前癡癡地流連幾個小時,這本翻翻那本看看。有書可挑固然愜意,但也難免抉擇的懊惱。有時想買了,一看價兒就泄了氣,只好再翻它一翻放下。為了花少錢買好書,我不得不細細地挑。我最喜讀散文。有時為買一本散文集子,我會讀完它三分之一方決定取舍。憑感覺有店員對我有些反感,因為我有時白看半天竟空手而去。當然盡管錢在手心捏得鐵緊,每月還是照例要給書店不少錢。
一日我看中一本散文集子,越看越愛不釋手,當即拿給店員蓋上章。誰知挖破袋底卻少八分錢;不買吧,書已蓋章並開了發票,況且書架上僅存一本,機不可失。買吧,又少那八個小錢。有店員建議我到街上去找熟人借一借。我紅著臉正要去碰碰運氣,卻聽一位大我幾歲的女店員說:“你拿走吧,我替你墊上”一股暖流頓時湧遍全身,我好感動。我一直以為她討厭我,原來竟有這份善心,一時我忘了道謝,拿著書便走。在後來送還錢時,我帶給她一只茶杯,她不在,我讓人轉贈給她。茶杯是醫藥包裝,做醫生的我是不花錢所得,她自然也不會稀罕一只泥心茶杯。但於我這實為心意的寄托。我實在想不出更好些的答謝方式不沾俗氣的邊。寄張賀年片自然雅些,可當時才三月,況且我也不知其姓名。
我依然去書店,除了想翻翻書店一角的“每周新書”,還有一種羞於告人的浪漫心理。我很希望在那美麗、豐富的書架前,能結識一位女孩。因買書我們交談,然後互通姓名,然後成為朋友,我有一種很深的偏見:愛書的姑娘一定好人品。我不願在電影院或舞廳認識女孩,盡管那兒女孩很多、很漂亮。可是我一到書店常手不擇卷。偶爾有女孩來,又不敢搭訕。終於搭話了,又沒有互通姓名的機會,待女孩匆匆離去,倒要弄出些惆悵來。後來想,這類好事恐怕只是可遇不可求了,也未太放心上去。
現在我還是常去書店買書。鬥室裏,書堆放得越發零亂了,然而書常得而女孩總難求。我曾傻乎乎地想,要是女孩是一本空靈清新的散文集子該多好,從書架上攜回,我將用畢生的真誠去讀那份永恒的安然與美麗。
《生活時報》
發稿:200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