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智慧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
古代東方的哲學家──老子,在他的《道德經》一書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水的智慧在哪裏呢?水能利益萬物,滋養萬物,卻不會去爭名、奪利。“水”處在很多人都看不起的低處,很謙卑,不誇大自己,這就是“水”最接近“道”(智慧)的行為。
其實,我們的成語中,也有“水到渠成”的說法;我們的古詩中也有“學問根深方固道,功名水到自渠成”。這首古詩的意思是說:“學問要像大樹一樣,要有很深的根;就像大樹的葉子一樣,分布要廣。如果可以這樣,自然就會很有‘道’(智慧)了!就像流水一到,自然就能形成溝渠!”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水的智慧”,靜動之間,很合乎自然的法則。例如:“水”流到“圓”的地方,水就變成“圓形”。水流到“方”的地方,水就成“方形”。天氣陰時它就下雨。天氣晴時,水就會蒸發升上天空。所以說:“我們如果能夠像水一樣,不違反大自然的法則做事,就能學習到水的智慧!”
正因為“水”有上面說到的許多“智慧”表現,所以古人就歸納出“水”的五種具有智慧的行為:
(一) 自己活動,又能推動和幫助別人活動的是“水”。
(二) 時常能主動找尋自己方向的是“水”。
(三) 遇到障礙物時,能發揮無比力量的是“水”。
(四) 以自己的潔凈,洗凈別人的汙濁,又具有包容他人雅量的是“水”。
(五) 汪洋大海,能蒸發成雲成雨,又能變化作霧,也能結成像鏡子一樣透明的冰,但不失其本性的是“水”。
總之,我們愈能深入觀察“水”的習性,就愈能從中學習到許多能幫助我們更具有“智慧”的生活方式。這也許就是古代偉大哲學家──老子所謂的“上善若水”,也就是說:“水”是具有很高“智慧”的!@
發稿:2005年4月19日
更新:2005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