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雜談隨筆

學會忘卻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達亮

【明心網】忘卻是一種幸福,忘卻又是一種境界。

上帝賦予我們記憶或忘記,我們常常抱怨自己太容易忘卻,其實,過目成誦,博問強記固然好;但忘卻不見得絕對不好。生活中有許多痛苦、尷尬、恩怨,就是因為我們會忘卻,這些對身心有害的成份才會漸漸地被沖淡,漸漸地使我們脫離了受過的苦痛,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快樂和幸福。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要學會忘掉那些無用的甚至有害的東西卻很難。
 
我從小就“記吃不記打”,保持這點不泯滅的童心就可以忘掉個人的恩怨。但有時又聽到一種責備:“你好了傷痕忘了疼呀!”我們應該這麼回答他:“該忘卻時就忘卻,難道要記一輩子?!”這是一種睿智者的生命的聲音,假若生命沒有這樣的自衛本能,如何還能正常的生活,世上還怎會有勇敢、快樂和幸福?一個人若把所有的事情統統記住,那麼,他不累死也得發瘋。
 
正常的忘卻是人類的生理與心理所必需的。有醫療個案表明,一個人如果記憶出現異常,凡是經歷過的事都不會忘記,那麼他每天的活動都會充滿混亂。再說,人有旦夕禍福,古往今來,天災人禍,留下多少傷痕,如果一一記住它們的疼痛,人類早就失去了生存的興趣和勇氣。沒有“忘卻”的生存,是痛苦的生存。要活下去,就不能記得太多。忘卻,在某一層次上是值得贊賞推崇的,人類是在忘卻中前進的。
 
當然,有些太深的傷痕是難以愈合,也難於真的忘卻的。在晴朗的日子,它們沈睡著,一遇陰天就會作疼,甚至會悄悄流血。但是,帶著傷痛頑強地活下去,忘卻的是痛苦,而不忘的是在激勵著人們不斷探索,去開拓新的生命疆域。這難道不是人類的尋常的命運在忘卻中改變的嗎?
 
在求知界中,更應學會忘卻,曾有人去問禪時,倒茶,溢出來還在倒,你如果有疑問,說:“師父,水已滿了,你怎麼還在倒啊?”禪師就回答:“你就像這只茶杯一樣,裏邊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你不將自己的杯掏空或倒空掉,叫我如何對你說禪呢?”這是禪宗有名公案。公案印證了這樣一個真理:學禪者首先必須忘掉一切,使自己虛懷若谷,只有這樣我們的心才能保持“空”的狀態則無物不存,無物不納,因緣觸發,禪機自顯。

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忽忘。”如果我們總能記取那些善的,而忘記那些醜惡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學會忘卻,在某一層次上是一種境界,值得我們推崇贊賞的;學會忘卻,你就是勇敢、快樂和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