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心靈甘露 > 省思感悟

再好的茶捧在手上,也會涼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葉延濱

【明心網】身在普陀,天高風清,海藍山青,心情一下子放松。

這些日子過得挺累,總在為單位的事煩心,好像總有解不完的疙瘩,雖不出力,但費心勞神。也如趕路的人總在看前面的路標,顧不得擦一下頭上的汗,仿佛天下最大的事情就 是擱在手心裏的那點事,捏出一把汗來。

其實,都一樣。人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別以為自己遇上的是九九八十一難之中的頭彩。在法雨寺,人頭攢動的香客,每一張虔誠的臉上都讓我看到一個故事的封面。我是在寺廟裏呆過多年的人,不是出家,是上學。我上過的一所小學曾是一座舊廟。我的初中也是在山上的大廟裏,現在那裏已經成了風景名勝區,前兩年回去過,寺廟整修一新。大概那裏的周末,也會像普陀山的廟宇一般熱鬧。我的高中曾是一座洋教堂,後來增加了新校舍,最能入夢的舊事,背景還是洋教堂青灰色的尖屋頂。

想到這些,是笑自己“覺悟”晚了。在那些古廟舊寺裏生活了那麼多的日子,就沒有想過寺廟給我們提供什麼東西。想過,當然想過。我的學生時代並不平靜,建國之初,鬥爭與理想,都在宣示十分積極的人生目標。居古廟而想天下大事,大概我們這一群“居士”,是最讓菩薩們傷神的弟子。說起來,已是40年前的事情了。站在普陀的這座殿宇,隨著六級殿堂沿山勢逐漸上升,我的思緒從歲月的那一頭回到了眼前。眼前是佛國之約,是信眾與遊客帶著俗世的煩惱來,又在香煙燭火中許下心願去。“有感即應,如一月麗天,影現眾水;無機不被,猶萬卉敷榮,化育長春。”我十分喜愛法雨寺的這副聯,就像菩薩中的觀世音如此美麗,讓百姓平民一見就親近。觀世音是平民的菩薩,大慈大悲,尋聲救苦,也就是為平民解除煩惱也。

煩惱是人生的一種痛苦。煩惱是心之痛,心之苦,心之疾。窮人有窮人的煩惱,富人有富人的煩惱,在煩惱的折磨面前,也許富有者比貧困者更受煎熬。窮人常常有個誤區,以為只要有了錢,一切煩惱就煙消雲散了,其實,天天在電視上播給平民百姓看的大宅門裏金粉世家的故事,演的全都是有錢人家的煩心事。窮與富如此,美與醜也如此,醜小鴨有煩惱,絕代佳人也有煩惱,也許後者不比前者少。民與官也如此,無權在手的老百姓常有辦事難的煩心事,手上捏著權力的官員們睡起覺來不比平民百姓踏實。唉,人生之苦,心疾難治,所以,日漸富起來的平民百姓,還是愛給慈眉善目的觀音燒一炷香,說幾句心裏話。

煩惱之苦,蓋出自四個字:患得患失。分開來講,就是“求不得”與“舍不得”。人生其實也是兩種狀態,一是無,二是有。無,是人生常態之一,因為無,所以才有“追求”這兩個字———求學、求職、求愛、求進步、求財富、求功名……正是如此,人生才有那麼多滋味,那麼多故事,那麼多的精彩與沮喪。有,也是人生常態之一,因為有,所以才要懂“舍得”這兩個字———謝幕、落榜、換屆、下臺、破產、退位、失寵……正因為如此,人生才有那麼多回味,那麼多惆悵,那麼多壯志未酬的仰天長嘆。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人生要有追求,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我們最少受到的教育就是人生要能舍得,你曾得到的,也必然會失去。取舍進退,生活的藝術就這四個字。不講進取,人生沒有動力,也不會有所建樹。不講舍退,人生就最終會失去方寸,也難以享受生活的多種境界。像我這樣生命過了一半旅程的人,哪裏有解憂的觀音?看來就是心中要知道“舍不得”乃百種煩惱之根。換句話說,再好的茶捧在手上,也會涼……

我在普陀山的法雨寺,眼前香火燎繞,香客攢動。心裏頭冒出“茶會涼”三個字,我覺得近些日子纏住我的煩惱一下子松開了,夕陽一縷從高大的樹枝中,給我鼓勵似地灑在我的身上。

謝謝普陀山,入島進山三日,得此“茶會涼”三字,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