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土地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李紅易(攝影工作者)【明心網】家在農村,看父母在田裏耕種,看每年每季從土地上收獲各種谷物蔬菜瓜果,當時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還嫌棄家鄉土地的幹旱與貧瘠。有一年大旱,所有的莊稼都死在地裏了,缺乏雨水的土地幹裂了,仿佛一張巨大的、布滿皺紋的老人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垂頭喪氣,有抱怨的,也有哭泣的。雖然後來縣政府對受災地區提供了支援,但那一年,我的確是半饑半飽地過了一個冬天。當時,對土地的感覺是一種隱隱的憎恨。我以為,它不僅捆住了人的手腳,而且還時不時地給農民一個偷襲,讓離不開土地的人們對它惱怒卻也沒有辦法。那時,我心裏就打定一個主意,就是要離開農村,離開長滿莊稼的土地。
大學畢業後,我留在了城市生活。城市與農村截然不同,狹窄的空間裏充斥了高大的建築物,不太寬闊的馬路上擁擠著汽車與人群。初到城市,我感到新奇與興奮。但時間久了,我內心又滋生出新的不滿。我討厭城市的擁擠和嘈雜,討厭城裏人鉤心鬥角。漸漸地,我懷念起家鄉那廣闊的土地來了。細想,那片土地像我的童年與少年,有著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工作後,多年背包自助旅遊的經歷,讓我目睹了眾多的名山大川,充分了解了土地的各種形態:高山、低地、森林、草原、沙漠與海洋……我越來越發現,自己的生命被土地的豐富性日益充實著。正因著土地的無限廣博與仁慈,人的生活才可能得以進行與開展。
現在,我的鏡頭的對象大多是土地上的事物,即使有人,也必然是土地映襯的人。每逢聊天,朋友問我,我的最愛是什麼,我回答:土地。朋友說,這不算。而我堅持,就是“土地”,包括農村與城市的一切土地。我想,最大的愛應該是敬畏,我最愛土地,所以也是敬畏土地。
現在,再回到家鄉,看到夏季綠油油長滿谷物的土地或者是冬季荒涼蕭疏的土地,我的內心都有一種嚴肅的尊敬。我發現了土地的深沈:它埋藏了那麼多的秘密,卻依然保持著盎然的沈默,那種“一切我已知道,但我不說”的姿態,讓人頓時安靜下來,聽出自己的喋喋不休有多麼虛妄。土地的深沈能夠讓我反省我的淺薄與浮躁。我熱愛土地,同時敬畏土地。
發稿:2005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