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修煉文化

道家修煉故事: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得道的故事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李謙

談到當代的大書法家顏真卿,想必愛好書法的人都不陌生,他是書法史上唯一能與王羲之相抗衡的書法巨人,初學書法者基本上都是以學他的貼開始的,自然他的歷史大多數人也能說出一、二,但是就象現在的中醫是古代的中醫丟掉了內涵之後剩下的皮毛一樣,現在的書法其實也是古代書法丟掉了內涵之後的皮毛。將內涵挖掘出來,加到現在的書法皮毛上才能知道古代真正的書法到底是什麼。真正的書法來源於純正的思想境界,這一點是想學都學不來的,那是修出來的。其實真正的顏真卿並不僅僅是個書法家,還是個修煉得道者。 顏真卿信念純正、剛正不阿、物不纏身、洞穿生死、視死如歸那是他的境界,達不到他的境界,怎會明白他的書法?

顏真卿字清臣,是瑯琊臨沂人。他是北齊時黃門侍郎顏之推的第五代孫子。他從小勤奮學習,十八九歲的時候,躺在床上病了一百多天,治也治不好。有一個道士從他家門前路過,自稱是北山君。北山君拿出幾顆米粒大小的丹藥來救他,他頃刻之間就痊愈了。可見當時的仙丹帶有修道者的能量及道性,能藥到病除。道士對他說:“你有清正簡樸的美名,已經記在黃金臺上,可以度世成仙,到天上去做仙官,不應該自己沈淪在名宦的大海裏。如果你不能擺脫塵世的大網,則要堅持節操輔佐君主,一定要勤儉,有獻身精神,去世的那天,可以用你的形骸還魂修道,然後得道成仙。一百年之後,我在伊水和洛水之間等你。”

顏真卿考中進士之後,多次被任命為監察禦史,充當河西隴左軍城覆屯交兵使。五原縣有一起冤獄,久久不能判決。顏真卿來到五原,辨別這起冤案。當時天氣正旱,冤案解決之後天就下了雨,郡中人都稱這雨為禦史雨。河東有一個叫鄭延祚的人,他母親死了二十九年了,埋葬在寺廟外面的墻下,顏真卿向皇帝檢舉了鄭延祚的罪狀,鄭家兄弟三十年被人看不起。天下人都對他表示敬重。後來他被任命為殿中侍禦史武部員外,顏真卿為人剛正不阿,為楊國忠所排斥,後出京城作了平原太守。

安祿山叛逆大唐的野心很明顯,顏真卿明察秋毫,以連連下雨為借口,修城墻,挖溝壕,暗中招兵買馬,儲備糧草,假意與文士泛舟水上,飲酒賦詩。安祿山秘密偵察他,認為他是一介書生,不足為憂。不久,安祿山反叛,黃河以北全部淪陷,只有平原城有所準備,堅決抵抗,沒有陷落。唐玄宗高興的說:“黃河以北二十四郡,只有顏真卿這麼一個有用的人罷了!“後顏真卿在平原聯合堂兄常山太守顏杲卿奮起抵抗,河北一帶十七郡紛紛響應,推舉顏真卿做元帥,總兵力達二十萬人,縱橫燕趙一帶,皇帝特下詔書封他為戶部侍郎平原太守。當時清河郡的李萼,在軍前拜謁,顏真卿與他共同謀劃,一起在堂邑打敗了安祿山的兩萬多人。

唐肅宗在靈武時,下令封他為工部尚書禦史大夫,後加封禦史大夫。他每每彈劾、稟奏,使不稱職的被貶,使有才幹的升職,使朝綱大振。他連年治理蒲州和同州,都有仁愛遺留於後世。唐代宗繼位,他先被拜為利州刺史,後做右丞相,封為魯郡公。

後因他斷了宰相元載私立朋黨的路,被貶為硤州別駕,後來又做了撫州湖州刺史。元載被誅殺之後,顏真卿又被拜為刑部尚書。代宗駕崩的時候,顏真卿是禮儀使。又因為唐高祖以下的七位皇帝,謚號繁多,他上疏議請取初謚的為準,被宰相楊炎忌妒,沒被采納,改任他為太子少傅,暗中奪了他的權。後來又改為太子太師。

後李希烈叛唐攻破汝州,宰相盧杞平常就忌恨顏真卿的剛正,要趁機陷害他,就謊說顏真卿德高望重,四方敬仰,讓他去說服李希烈,可以不動刀槍不流血而平定強敵。皇上愚昧聽了盧杞的話。這時候,顏真卿已經是七十開外的老人了。許多文武官員聽說朝廷派他到叛鎮那裏去,都為他的安全擔心。但是,顏真卿卻不在乎,帶了幾個隨從就到淮西去了。

顏真卿見了李希烈之後,正宣讀詔書,李希烈的養子等一千多人亮出兵刃爭先恐後要殺他,圍繞在四周罵他。他神色不動,毫不畏懼,面不改色。後來,李希烈讓人在院子堆積了柴薪,澆上油,讓人對顏真卿說:“你不投降,就燒死你!”顏真卿自己跳到火裏去。那些叛賊把他救出來,顏真卿就自己作了和皇帝決別的奏章、墓志銘和祭文,用來表示自己必死的決心。叛賊就把他吊死了。那天是興元元年八月三日,享年七十七歲。朝廷聽到這一消息之後,停止朝政五天,謚號文忠公。

叛賊被平定之後,顏真卿家把顏真卿遷葬上京,打開棺材一看,棺材朽爛了,但是他的軀體還是原來那樣,肌肉象活人,手腳很柔軟,胡須頭發青黑,拳握著,手指甲透過手背。遠近的人都感到驚奇。走在半路上,感到棺木越來越輕。後來到了下葬的地方,打開一看,是一口空棺而已。《開天傳信記》詳細記載了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