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妻鶴子”話林逋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清明 整理【明心網】
林逋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這一首詠梅詩,可以說是舉目古今無出其右。詩作者林逋(967-1028),字君復,北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林逋的詠梅詩之所以成為詠梅詩之冠,原於他生活的經歷。林逋在年幼時,天下戰亂不止,到處是赤地千裏,餓孚遍野,許多名士隱匿山林。林逋長成後雖已天下太平,但由於他早年的流浪生活,使他生性恬淡曠達,不喜名利,後隱居於西湖孤山二十年,直到仙逝,仁宗謚和靖先生。他愛梅成癡,在住處種滿了梅樹,也養了許多鶴,對它們就像親人一般,自稱“梅妻鶴子”。據傳,孤山上的梅林就是由他親手所栽,且剛好是360棵。他一生不娶無子,宋真宗請他出來做官,也被他婉拒。
林逋品格高潔脫俗,詩文筆劄,當時即享譽天下,喜為詞,多奇句。工行草書,但存世書法極少。歷來評論林逋的書風,均贊揚他的清勁,正如他的詠梅名句“暗香疏影”,逸出塵外,其清勁處說明書法與個性的關連,正是“字如其人”。
林逋寫詩純粹是一種自我陶醉,“霜禽欲下先偷眼,粉喋如知合斷魂。”常常是隨寫隨扔,他的傳世詩文都是他的朋友偷偷的記錄下來的。
“詩言志”,是中國詩詞理論中公認的觀點。莊子有:“詩以道志”語;荀子有:“詩言是其志也”之說;《毛詩序》則有更具體的闡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林逋的詠梅詩正是其超脫世俗的人生寫照。
可以說,林逋是“梅妻鶴子,瀟灑一生”。雖然,林逋獨處山林,但是他並不孤獨,“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踏雪賞梅,是林逋最感消魂的樂事。如此隱逸風雅,對於當今現實社會中追名逐利,患得患失的蕓蕓眾生來說,實在是天差地別,望塵莫及。
據說林逋死後,白鶴繞著他的墳墓,悲鳴三天三夜而死,梅林也二度重開。@
發稿:2003年7月22日
更新:2003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