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深思明鑒

蕭瀚:二十世紀人類的一場劫難——《古拉格群島》閱讀劄記 (一)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任何人都有作為一個人的基本權利和做人的尊嚴,沒有人也沒有任何借口可以不經公正的司法程序剝奪任何人的基本權利——如人身自由權、生命健康權、人格尊嚴權、言論自由權、信仰自由權等等。”
--------------------------------------------------------------------------------------------------------------------

前言

我是一個懶於動筆的人,因此,只有在讀到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時,我才會發感慨,如鯁在喉,揮筆一吐為快。俄國作家索爾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島》便是這樣一部讓我的心靈得到洗禮的巨著,於是,一個偉大的俄羅斯人居然成了我這篇微末小文的原因。

在談感想之前,我要先解釋一下"古拉格群島"的字面含義。古拉格是俄文"勞動改造營總管理局"簡稱的音譯,所謂群島,取其象征含義,即古拉格下轄的各勞改營。知道了書名的字面含義之後,我們對作者要講述的內容就略知大概——他要敘述蘇聯勞改營的情況。

對前蘇聯斯大林時代的研究和批判,索爾仁尼琴遠非第一人,但是索氏作為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作家和現實主義作家卻幾十年來以其作品中的深刻思想和人道主義情懷而享譽全球名聲卓著。1970年,他為此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幾乎被人公認為是俄國繼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後的偉大作家。索氏在《古》一書中以白描的手法,末加任何渲染,也沒有無謂矯飾地敘述了蘇聯勞改營的產生、發展和逐漸衰敗(但不是崩潰,而是死而不僵)的過程,對其中涉及的一些本質性敏感問題也毫不回避,充分體現了一個作家的良知和勇氣。索氏以親身體驗為基線,層層展開,夾敘夾議地把讀者帶入一個正常人無法想象的二十世紀人間地獄,書中處處閃爍著一個人道主義者對人間醜惡的痛恨,字裏行間的冷嘲熱諷也深深地表達出作者對制造人類痛苦者的憤怒和鄙視。書中還作了大量的理性思考,對於一種運動、一種政權如此慘酷地迫害自己人民的現象提出了一系列發人深省的問題。

一、古拉格現象

索氏在《古》一書中借助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這些資料的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均可查證),對一種運動及其所產生的政治制度展開了思考。這種思考是嚴肅和認真的,盡管不免帶上一些感情色彩,但情感並未壓倒理智,讀者在其大段大段充滿激情的責問和諷刺文字中處處可見到作者理性的光輝。作者引述材料一半是為了真實報導,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準確無誤地剖析那種運動和該運動之下的極權主義政治體制模式,索氏認為這種極權主義統治給人類帶來的災難表現為極端殘忍的刑訊、荒謬絕倫的司法、徹底淪喪的社會道德,以及毫無人道的株連性流放、集體流放、超強度的死亡勞改,這一切我稱之為"古拉格現象"。

(一)種類繁多,五花八門的刑訊

幾乎所有的冤獄都是在刑訊――非人的折磨――中產生的,古拉格自不例外。為了將無辜的人們投入勞改營,契卡人員想出各種各樣的折磨方法逼迫"犯人"承認自己頭上的莫須有罪名,作者在書中列舉了31種刑訊方法,從心理上的折磨到肉體上的摧殘無所不包、無所不用其極,作者說道:"遊手好閑、飽食終日、毫無人性的人們有什麼東西發明不出來呢?"也許在表面上看是很難想象一些刑訊措施的殘忍性的,但由於契卡人員在用刑時往往都是結合使用各種方法從而在生理上耗盡犯人的體力,在精神上徹底摧垮其僥幸心理,最後是他們需要什麼口供就能得到什麼口供,作者在書中充滿深情地說:"我的兄弟!不要責怪那些因此失足的人,不要責怪那些成為弱者而在不該簽的東西上簽了名的人――不要向他們扔石頭。"是的,在如此慘酷的刑訊之下,又有多少人能挺過來呢,所以,我們若要責怪自誣的人,那就得捫心自問我們能否忍受非人的折磨。

(二)荒謬絕倫的司法

書中提到了多起荒唐的司法案例,在那個時代這是普通現象,如《古》上冊第69頁說到的一位廠長因為停止鼓掌而被判了十年的勞改,一位裁縫因為把針插在印有國家領導人照片的報紙上而被捕判刑,另外還有很多類似的案例。這種現象很值得我們深思。古拉格群島對所有的冤案已經習以為常,真正因為犯罪而被判刑倒成了稀罕的事情。

(三)徹底淪喪的社會道德

盡管人類的許多觀念包括倫理道德觀念會隨時代的變遷而變遷,但一些基本的道德觀念如善良、真誠、謙和等等卻不會因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但是由於極權主義統治模式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無孔不入,一切傳統的倫理道德都成了它摧毀的目標。對任何問題,人生的看法,人們不得再有任何自己的標準,人們不再被允許信仰任問一種宗教,人們甚至不能按原先最自然的方式去處理家庭關系。

在古拉格時代的蘇聯,丈夫出賣妻子、妻子出賣丈夫那是司空見慣的,父子反目、母女成仇也是見慣不怪。在勞改營裏,刑事犯一統天下,政治犯成了最底層的囚犯,他們的財物遭到搶劫,肉體備受摧殘,人格受侮辱,少年犯們肆無忌憚,縱橫行兇,無人敢管;在社會上,人們對陌生人永遠抱著敵視的態度――只怕他們連累自己;人與人之間不再有信任,不再有親情,有的只是告密,有的只是把好朋友送進勞改營,

有的只是無處不在的"大義滅親"的壯舉。也許,這一系列現象,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對於許多人而言甚至能夠“如數家珍”,遺憾的是我們沒有索爾仁尼琴。

(四)株連性逮捕,集體流放

書中說到,許多人整個家庭地進入勞改營或丈夫服役、妻子流放。即便是80高齡的老人也絕不放過。

俄國諺語"森林被砍――木片紛飛"正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在這些受害的人當中,上到黨和國家的高級領導人、軍隊的高級將領,下到一般百姓、工程師、技術人員、醫生、學生、教授、工人、農民,囊括了所有的階層。

斯大林除了株連這一絕活外,他還發明了集體流放,他曾將一些少數民族,整個民族整個民族地流放,還美其名曰:"強制遷移"。這在《古》一書中都有詳細描述,此不贅述。

(五)超強度的死亡勞改和無端虐殺

超強度的死亡勞改是古拉格群島的主要劇目,也是它的壓軸戲,被投入勞改營的人們食不裹腹衣不蔽體,在冰天雪地的北極圈內每天工作十二――十六小時的體力勞動,工具極端簡陋甚至索性就沒有。在這種一天五百克(多一點的話七百克)的黑面包加一勺爛菜場(只是飄著一兩片爛菜葉)的夥食條件下,大批大批的勞動者死於非命。勞改營的管理人員對於大量的死亡現象是熟視無睹的,不僅是熟視無睹,有一些殺人成性的管理人員甚至還逼迫被超強度勞動拖垮的人上工,如因病無法上工則就地槍決,罪名是怠工。而且殺人者往往還得到嘉獎,於是一些毫無人性的監管人員便演出了一幕幕為獲獎而殺害犯人的醜劇。

二、一個民族的奮爭

古拉格群島的子民們,由於生存環境的極端惡劣和殘酷,他們的生存智慧也發揮到了極致,無論是解決生活上諸如吃、喝、拉,撒、睡還是尋求異性的情感寄托,都表現出了驚絕今古的智慧和勇氣,也表現出極其堅強的意志力、忍耐力和幽默感,這也許正是俄羅斯這個偉大民族不至於被醜惡湮滅的原因。勞改犯們為了生存,用帽子當飯碗,沒有解手的地方(在押解的車上),用皮靴當尿槽,為了不至於被凍死而拼命幹活,為了擺脫殺人的勞動而自殘肢體,為了自由而逃亡――盡管逃出去也是死,自由的代價是死!古拉格群島的歷史是一部民族奮爭的史詩,是一曲二十世紀超越了《命運》的宏大交響曲,更是一座絕不向罪惡和苦難低頭屈膝的人類傲骨的豐碑。

如果僅僅描述古拉格群島上人們的抗爭,那是不足以全面反映俄羅斯人民偉大的。書中寫到了一些頭腦清醒、有強烈正義感、人格卓越的普通人,在苦難和醜惡面前表現出了高尚的人格風範。安娜·彼得羅夫娜·斯克裏普尼科娃,一個二十五歲的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獨立不羈的女性,在暴政來臨之際,義正辭嚴,挺身而出,單槍匹馬與醜惡勢力奮戰,她為此被多次關押,勞改十八年,但她一直沒低頭過,一直以不屈服的昂揚鬥志生活在醜惡圍布的環境中,她是幸運的,沒有被槍斃,這是一個奇跡。而在索洛淮茨勞改營的幾十名教派分子就顯然沒有這種"好運",按照教規他們對教眾施舍物不得簽收,而按古拉格規定,只有簽收了才能領口糧,他們由於拒絕在表冊上簽收口糧而被送到一個荒島上活活餓死,二個月後在荒島上,他們的屍體已被鳥雀啄碎,但沒有一個逃跑――這一切僅僅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原則和信仰(在此,信仰顯得多麼偉大而煥發出絢麗的悲劇美)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只要他們遷就一下,他們就可以活下來了,但他們寧可餓死而不玷汙教徒的清譽。這種崇高、崇高得平凡,卻震撼人心。還有好多例子,不再細說,這些例子告訴我們俄國的脊梁們是如何完成他們的精神煉獄與再生的。當一個時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遭受到最大極限的汙辱和蹂躪的時候,這些獨立不羈的人們就成為拒絕同流合汙的象征人格、獨立的風標。他們拒絕成為別人思想的奴隸,他們拒絕在別人的鼻息之下茍且偷生,當偽善者們、教條主義者們、騙子們在販賣狗皮膏藥並且拿著刀子逼迫人們"掏錢"時,他們拒絕了,沒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他們剛顏不屈地抵抗對自由和正義的踐踏。他們正是俄羅斯人民值得驕傲的兒女,正是他們承擔了俄國的良心,使之不至於泯滅,這些普普通通而又傲骨嶙峋的人傳承著俄羅斯的偉大傳統。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