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深思明鑒

道德能儲蓄嗎?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阮直

【新生7月17日訊】長沙市嶽麓區望月社區推出了一家“道德銀行”,說白了就是把志願者的服務先量化,然後再商品化,按每小時 5元錢算,作為“道德資產”存入自己的一張“道德銀行”儲蓄卡上,作為日後自己需要“志願者”服務時的回報。

點子新、點子奇,這一炮打得夠響了,地球人都知道了,在如今這個什麼都商品化的年代裏,望月社區算是最後的“掘墓人”,把惟一還沒“上市”的道德也評估作價,打入磁卡可以用來交換了。

美好的“道德”卻永遠是無私的,永遠是閃光的。即便 100個人中 99個不願發揚美好的道德,但一個人的美好的德行就足夠千秋閃爍了。一個社會在短期出現道德滑坡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相信道德的力量,把道德也商品化了的幹法。長沙望月社區的做法出發點也許是倡導“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本身倒是美好的德行,作為社區服務的一項“公益活動”也未嘗不可推廣,但它在本質上確實不是“儲蓄道德”,而是“透支道德”,讓道德“破產”。

道德都是無私的奉獻,若能等價、等時交換而來,那就是鐘點工了。那就不如在不需要別人為自己服務時,先多打工掙錢,把錢存入商業銀行,等自己需要別人來服務時,再雇鐘點工。金錢面前的人人平等,比“道德面前的人人平等”還好量化,更趨於公平,幹嘛幹那脫褲子放屁的事,難道多了“道德”兩個字就能把交換本質光彩化了?這種虛偽的“道德”在本質上是對道德的褻瀆。

真正的道德者並不企望回報,有回報的道德都是交換,交換的道德還有美好嗎?舍命救人者,誰能儲蓄人家的生命,無名者的奉獻怎麼核算他們的道德資產。

如果道德真的可等價交換,那麼良心就可以作價了。做好事可以交換,那麼再做了壞事可不可以用“道德銀行”裏的存額抵消一些?聽說還有共產黨員和人民公仆也加入了這個志願者協會,他們的行為就更有悖於黨章和國家公務員行為的基本準則了。

制度規則是我們管理社區服務的根本,良好完善的規則有利於弘揚美好道德的發揚。但“交換”出來的美好行為,它永遠不具有“美好的道德”。這就像花錢買女人做媳婦,你能把愛情也一起買回來嗎?老人花錢雇鐘點工,你能把孝心也買回來嗎?志願者等價回報的 10個工作日,不如奉獻者真誠服務的 1小時暖人心。用交換挽救道德的滑坡,只能讓道德“破產”。我們這個社會缺的不是“工作日上的服務”,而是真誠的愛心和無私的奉獻,真愛永遠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