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和平手段反抗壓迫的代表人物:昂山素姬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5月9日訊】與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一樣,昂山素姬已經成為國際上以和平手段反抗壓迫的代表人物。昂山素姬於1945年6月19號出生於緬甸。她的父親是緬甸獨立運動中的英雄人物昂山將軍。1947年7月19號,她的父親不幸遇刺身亡時,昂山素姬只有2歲。1960年在她15歲時,她的母親被任命為緬甸駐印度大使,她也陪同前往印度,由此在國外受到中學到大學的教育,並於1967年在英國牛津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在從1967年以後的20年時間裏,昂山素姬不滿緬甸的獨裁制度,流落海外,曾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不丹王國和日本做過研究工作。
1988年3月,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的昂山素姬接到母親在緬甸病危的通知,趕回緬甸。當時,緬甸的政權操縱在一位叫耐溫的獨裁者手中。就在昂山素姬回國的時候,大規模的學生抗議行動在首都仰光爆發。4個月後,耐溫被迫下臺,新的軍政府繼續執政。
1988年8月8號,全緬甸舉行總遊行,幾百萬人與政府軍隊發生沖突,上千人被槍殺。受到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和印度國父甘地的影響,昂山素姬奔走全國各地組織集會,號召進行和平民主改革和自由選舉。8月26號,昂山素姬在仰光向50萬示威群眾發表爭取民主選舉權的動人演講,一下子激動和征服了全國,成為民運的象征和行動的領袖。昂山素姬當仁不讓,以非凡的組織才能,成立全國民主同盟,繼續領導緬甸的民主運動。
與此同時,緬甸軍政府宣布全國戒嚴,對膽敢示威抗議的民運份子格殺勿論,好幾百人死在軍隊的槍口下。12月27號,昂山素姬的母親去世,成千上萬的群眾把送葬儀式轉變為一場巨大的抗議示威。緬甸當局最怕的就是群眾運動中出現強有力的領袖人物。軍政府於是組織歹徒,準備暗殺昂山素姬。沒想到行刺的士兵嘩變,暗殺未能得逞,反而民心大振。軍政府對昂山素姬實行非法拘押。從1989年初開始的長達6年的時間裏, 昂山素姬失去人身自由。但她以巨大的道德感召力,一直成為緬甸民運的精神領袖。
1990年,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代表聯合國敦促緬甸政府釋放昂山素姬;1991年,歐洲議會缺席授予昂山素姬薩哈洛夫人權獎;同年10月,昂山素姬以她堅韌不拔的毅力和不屈的鬥志,被授予世界人權運動的最高榮譽——諾貝爾和平獎。而昂山素姬把她所有的一百三十萬美元的獎金捐獻給民運和慈善機構。1995年,在以美國為主的國際輿論壓力下,昂山素姬終於獲得釋放。她立即又投入民運,毫不妥協,她領導的政治黨團在大選中奪得80%的席位,本該依法組織政府。但是獨裁者並不承認民意,軍政府拒絕交出政權。1999年3月,昂山素姬的丈夫因癌癥在英國去世,對她的個人打擊很大。雖然緬甸軍政府同意讓昂山素姬前往英國奔喪,但她拒絕這樣做,擔心軍政府會因此不讓她重返緬甸。而在此之前,昂山素姬已經3年沒有見過丈夫了。2000年,她又從新被當局扣押起來。緬甸政府因此遭到除了中國,古巴和北朝鮮幾個共產專制國家以外的整個國際社會的譴責。這種譴責和輿論壓力終於迫使緬甸獨裁者折腰。
幾天前,昂山素姬終於再次獲釋,繼續領導緬甸人民以和平的手段來爭取自由民主的明天。
發稿:2002年5月8日
更新:2002年5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