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窮富懸殊看社會公正——專制使人麻木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九鼎【新生10月16日訊】根據香港的《文匯報》報道:"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朱之鑫近期指出,2000年全國的基尼系數為零點四一七,已經超過了零點四的國際警戒線。但目前仍在社會可承受範圍內。未來一段時期,基尼系數還將呈擴大趨勢,"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現象在部分地方顯現,收入分配不合理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關註"。
這裏披露的只是兩年前的數據,而根據國際間最新公布衡量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數,中國為零點四五,位於最不平等的國家之列。如果算上中國難以厘清的"灰色收入",貧富差距更大,基尼系數估計實際上為零點五!
按朱之鑫局長承認的2000年全國的基尼系數零點四一七,不僅超過了零點四的國際警戒線,也超過了高收入國家九十年代零點三三八的平均水平。朱之鑫指出,中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在八十年代前期曾經有所縮小,但自八八年以來,總體上呈現在波動中擴大的趨勢。據粗略測算,若按可支配收入計算,2000年城鄉差距約為三比一,若只考慮貨幣收入,差距擴大為四比一,若考慮城市居民的各種福利性補貼,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他說,就是在城鎮居民家庭收入差距方面,擴大速度也逐步累進的。特別是近幾年來,城鎮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呈逐步拉大的趨勢,收入越高的收入增長越快,呈現典型的"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特征。以2000年為例,百分之五困難戶收入比上年下降百分之零點零三,百分之十最低收入戶增長百分之一點三,一成低收入戶增長百分之四,而一成高收入戶增長百分之九點三,一成最高收入戶增長百分之十點二。2000年,占總戶數一成的最高收入戶的平均可支配收入為一萬三千一百一十元,與百分之十最低收入戶的差距達一萬零六百五十八元,二者收入差距為五點零二倍。
隨著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的放緩,2000年,高收入戶人均純收入達到五萬一千九百零五元,是最低收入戶的六點五倍,而九八年,高收入水平是最低收入水平的四點八倍。
以上都是出自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兩年前舊數據,目下的實際情況已比這嚴重得多!人類社會在現階段,任何地方都無法做到絕對的平等,問題並不在於它已經臻達哪個刻度,而在於它是否被奉為社會公義的守則。放眼神州,官民之間、城鄉之間、貧富之間......社會詞典裏哪還有平等這個條目?
出於偏見而貶低中國經濟發展成就的人,只怕越來越少了;出於社會公平而批評中國發展模式的人,將會越來越多。中國原來就十分單薄脆弱的社會保障制度,在近10余年間幾近全面崩潰。經濟高增長率建築在這樣的地基上,社會怎能公平?對農民的百般榨取而毫無回饋,農民的子女連"9年義務教育制"的權利都被剝奪;對外來工的血汗奴役,而毫無福利保障;而下崗工人的悲情遭遇又廣見於城鎮巷陌之中......韓國70至80年代也經歷過缺乏社會保障的"奴工式"經濟高增長,民主轉型後,經濟增長率應聲回落,通過立法,政府和企業需為人民福利保障劃出相當部分的財富,經濟放緩則是社會公平的必要的代價。
"平等精神"系所有民主社會的考量準則。又如:亞洲金融風暴過去已近五年,亞太受災的國家地區已相繼復蘇(尤以新加坡、韓國表現為佳),香港幾乎是一個孤零零的異數,它繼續在低谷中徘徊。目前香港最大的困局是它的高失業率,港人最憂心的首先是飯碗問題。自然,草根市民都不樂見特區政府輸入外地勞工的政策,但香港各個抗議團體在聯署"回歸五周年民間宣言"時,卻仍赫然有"保障外地勞工享有一切法定權益,及免除不合理的中間剝削"的要求。
再例舉:911屆滿周年之際,死難者的遺屬爆發了一波"公平"之爭。911事件後美國民間的慈善募捐,是史上空前的。主持募捐的組織當初主要側重點是殉職者(消防員、救護員、警察等),誰都曉得,911災難中死得最壯烈的就是他們,只說一個細節__某位死裏逃生的丹麥遊客回憶,當逃難者 B級而下時,拯救者卻拾級而上,一警員指點著胸前的徽章對丹麥人說:"請記住我的名字,告訴人們我在做的事。"他自知斷無生機矣!警察尚如此,更別說扛著沈重器械往上爬的消防員、救護員了。其後,捐款額之鉅遠超預期,而聯邦基金會又多次捐助了大筆款項,於是主持的慈善機構決 w惠及所有的死難者,殉職消防、救護人員每家分得一百零三萬七千美元;殉職警察每家約分得九十萬美元;而非應急殉職的911死難者遺屬每戶約得十四萬六千元。分配善款的計劃惹起軒然大波,死難者遺屬指為嚴重不公,認為911罹難的人是在工作時被謀殺的,一樣都是犧牲者。這一方話 等撓芋A首先出來支持他們的卻是殉職人員的家屬,這些悲情難泯的遺屬對逾百萬的捐助善款受之有愧,紛紛表示:生命無價,人人生而平等,沒有貴賤之分,我們都失去了親人,大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應該一視同仁,無論是消防、救護人員、警員抑或平民,都應平均發放撫恤善款。
須知911罹難者來自86個國家和地區,他們中間不少為非美國公民的外籍人士,其遺屬的平等權益卻得到了美國公民的尊重和支持--這就是公民社會道德意識,雖然他們日常生活中也會為"意外傷害"、"財產歸屬"之類大打官司,但涉及社會公平,卻有著公民的共識。
反觀中國,社會不公已到如此嚴重的程度,卻喚不起公眾對弱勢族群和貧苦者的同情,這應驗了一條道理:專制使人麻木。
關於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公,本次節目采訪了國內經濟學者李教授。
(自由亞洲電臺)
發稿:2002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