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歷史: 人類的困惑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二.人類的困惑面對以上這些超越我們已有的知識的發現,人們不禁迷茫,問題出在哪裏?我們必須正視的是幾萬年以前的人造心臟,奇妙但精確的古地圖,以及一大堆來歷不明的金屬冶煉技術和各種知識。換句話說,在人們認為不可能的年代裏發生了人們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這就是問題的癥結。
面對以上一大堆撲朔迷離的資料,我們不得不重新認識人類的歷史,尤其是史前文明史。
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雖然我們在努力追尋每一個歷史事件的真相,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甚至可以不客氣地說,我們所知道的歷史,是我們想知道的歷史,或許說是古人想告訴我們的歷史,即我們所知道的歷史,並非是原原本本的歷史真相。為什麼這麼說呢?歷史研究必須憑藉豐富的資料,但恰恰就是在資料上出了麻煩。所有出土的實物資料,本來是最可信的資料,但它卻偏偏不能直接告訴我們任何東西,一塊出土的人類骨骼化石並不能直接告訴我們他是誰、多大年紀、怎麼死去等具體的問題,這就需要考古學家的工作。實物資料如此,文獻資料也好不了多少。大部分文獻資料只是前人想告訴你的東西,他們不想告訴你,或者認為沒必要告訴你的東西遠比想告訴你的東西多得多,而且有許多是把錯誤的東西告訴了你。所以,我們所知道的歷史說穿了,它是用我們的經驗去猜測的,有的猜對了,但也有的猜錯了。然而我們的經驗又來自哪裏呢?來自已被猜測的歷史.於是乎從猜測走向猜測,人們似乎在猜著一個沒有謎底的謎語。不幸言中的是,現有的歷史學理論大廈就是建立在猜測與假設的基礎之上的。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看歷史學家是怎樣假設的。
一般科學界將文字的出現作為界定文明的重要標志,通常人們把文字出現以後的歷史稱之為人類文明史,而把文字出現以前的歷史算為史前史。從上一個世紀,世界各國開始對上古文化進行大規模的考古挖掘,集一個世紀以來的考古成果,人們發現文字出現的時間並不長,最多不超過6000年。按照文明發展的程度,學術界將中國、印度、埃及、巴比倫四國排在首位,號稱“四大文明古國”。
因此,單從文字的出現來看,我們這一代文明只有6000年的時間,這是可以確定的人類文明的最上限。今天我們所有的科學成果,是積6000年歲月發展而來,在此之前,根本不可能出現與我們今天相似的文明,這就是歷史學的結論。
那麼,人類6000年以前是一個什麼樣子呢?沒有任何文字的記載,只有大量出土的實物資料,從這些實物資料出發,歷史學家根據推測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史前歷史畫面:
60萬年以前,剛剛從類人猿進化而來的人類,他們像一群野獸一樣過著群婚生活,赤身裸體居住在山洞裏或大樹上,用簡單的自然工具,如石塊、木棒等獵取野獸和采擷各種能食用的植物。慢慢地,他們開始懂得制造工具,把自然的石塊砍砸成刀、斧等形狀,同時他們發明了火,知道了熟食。再慢慢地,他們發明了結繩記事,發明了圖畫。大約在西元前4000年前,他們有了文字,走出了蒙昧的陰影,迎來了文明的曙光。這就是歷史學家們辛辛苦苦構建起來的史前歷史體系。
但我們不禁要問:歷史果然如此嗎?
近100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考古手段日益科學化,人們在以前歷史學家沒有註意到的地方,發現了大量史前遺址。雖然我們至今無法解讀這些遺物、遺址的正確含義,但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這些遺物、遺址的含義與現代傳統史學觀點相去十萬八千裏。這一個又一個新的發現,像一把把重錘,無情地敲擊著以往的理論大廈,發人深思。
歷史學體系和新的考古學發現之間巨大的反差就擺在我們面前,它們的沖突是如此的尖銳:人們必須從兩者中間選擇一個正確的,否定另一個錯誤的。其間似乎沒有中間道路可走。
現有的歷史學理論和哲學思維,對這種沖突幾乎毫無辦法,前人在構建我們這一代文明的同時,也限制了人們超文明的思維。舊有的理論和思維在這個問題上已經走入了死胡同,不可能期望從已有的理論大廈中找出合情合理的解釋。
怎麼辦?結論是明確的,我們不可能再對此熟視無睹,裝成一副無所謂的坦然樣子,所有的一切,都應該得到合理的解釋。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接受新的考古發現,承認在我們已往的歷史學體系當中有一個極大的空白點。人們正試圖去探索人類6000年以前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以解決人類文明早期超常規發展的現象。
時間的跨度為人們探索史前文明的努力設置了極大的障礙,我們不得不越過6000多年的歷史長河,回訪初民們的生活細節。然而在地球上最接近我們將要探索的那個時代的資料是早期人類神話和各種民間傳說。
讓我們重新認識古老的神話吧!
(節選自《人類曾經被毀滅》)
發稿:2001年5月10日